读名著重在激发自己的思想

  2009-05-01 15:58:29  
读名著重在激发自己的思想 ——写给学生的关于“思考阅读”的信 《历代名画记》要读透。(编者注:《历代名画记》为唐代张彦远所著,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全方位画论,包括绘画理论、绘画技巧、绘画工具、装裱、鉴赏、考证、画史资料、画家传记等方面的内容。)此书承上启下,在中国艺术学史上至关重要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读名著重在激发自己的思想

——写给学生的关于“思考阅读”的信  《历代名画记》要读透。(编者注:《历代名画记》为唐代张彦远所著,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全方位画论,包括绘画理论、绘画技巧、绘画工具、装裱、鉴赏、考证、画史资料、画家传记等方面的内容。)此书承上启下,在中国艺术学史上至关重要,历代注家、研究也相当丰富,有日文译本和英文节译本。读一篇名著,一是要弄清其科学意义,一是要激发自己的思想。科学意义是事实和历史,用以考证作者的思想内容及其历史价值。所以先得从字句入手,弄清楚每个重要语词(关键词)的本义(1.)张彦远使用义(2.)以及中文特有的歧义性造成的本文文本义。本义中还有字义(1.1.)和引申义(1.2.)。引申义中有专业申引(1.2.1.)和非专业申引(1.2.2.)。专业申引是指画学中及止张彦远的约定俗成的解释,有些可以在今天能读到的魏晋画记中找到,有些是他曾读到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千万不要作过于简单的归纳……说出于某某说之类,这种科学按断不可轻下。同时要看非专业申引,这就是思想史的问题(即是科学问题而不是思想的问题),也必然对当时的学教政治和文化有精密的考察,这就是为什么要你一直修习历史和哲学史的目的所在。   激发自己的思想与科学不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思考阅读”。思考阅读不是为了读取被读物,而是借助读书过程以形成、发展、砥砺、坚定自己的思想。因此,《历代名画记》又有另一种读法。你不必在意张彦远的意思是什么,而是在意艺术应该怎样,张彦远顺应多少,遗漏多少。如果你重作此论,应调整什么,弥补什么。读先贤书,当知先贤都是向道之人,与你是同路,本应事事相析,多所辩驳,才能同道。所以自己的心胸有定见,每读一书,并非吸收他的思想,而是与他交谈,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见识、自己的思想。初时可能不习惯,或因浅陋,被先哲们罩盖在下,只有追随之心,再无自见之地,此是历代读书人多、得道者稀的心病。切不可有一日自己不思想!切不可有一时随顺他说!开始时,要读得慢,先读一个意思,前思后想,所以精读法不仅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求道的门径。   我读初中时正遭逢“评法批儒”政治运动,规定要读古文,每读至“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心里就不安,总觉得是行将毁于“惰”(懒惰),怀疑是否“随”与“惰”形近而误。后来多次复读,才逐渐理解。“随”有二义,一是追逐欲望,对自己的向往和行为没有反省能力;其二是自己不能思想,以他人的思想支配自己,最后受制于某种信仰、理想、精神或理论,丧失自我的批判力,在时势之中为潮流所裹胁,甚至会在一个高尚的理由下违反人性,残害他人,破坏环境,掠杀精神上的异已;或因处处因袭他人,自己的精神不能整合为一个属于自己的“全体”,一旦社会信念发生冲突,集体信仰产生危机就会迷失自我,变成衣冠禽兽(经济动物即为一例)。   以上强调思考阅读之思,俯读仰思之“思”也,当然是在读中思。这里还有两点要加以补充的:1.读后思;2.不读思。   关于读后思。通过《关于科学阅读》一信,你会发现要简便、完整、准确地吸收他人的思想,可以采用科学阅读方法,不加入自己的意思,那是科学研究的根据。比如我们研究“唯识”中“阿赖伊识”的转变,就是思想史(科学)问题。虽然是哲学题目,但不是“思想”的那个哲学,而是“哲学学”中的哲学课题。我们就要研读天亲(世亲Vasubandhu)的《唯识三十颂》的梵文原本,藏文译本,汉语玄奘译本,汉语真谛译本,汉语般若流支译本,近代的德、法、英、日译本,再结合《成唯识论》,窥基《述记》,以考证天亲到底是什么。如果像熊十力作《破唯识论》那样,就不再是科学而是思想。但是熊十力的“破论”是在唯识中破唯识,虽在思想,但还只是宗教思想(有明确“他定信仰”前提的思想)。如果人们把“识”作为人本性的表记来看,重新思考它的变现,就会看到三种现象:1.作为“原因”的“识”(在唯识论中解释为“种子”),它是一切现象的成因根据,也就是说没有人性中视觉等感觉的存在,世界就不会是现在我们“看起来”(“听起来”)的样子。2.作为“存在前提”的“识”(在唯识论中解释为唯有“识”可以变为一切),世界是因为人的存在,即人不仅作为生物而存在,而且是作为思想、反省的精神主体而存在。对于禽兽来说,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就是世界,而不是观照世界的主体,世界也就不成其为完整的“全体”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是虚幻的,因为它是“无有的存在”,是因为会思想的人,即思考人的问题而变现为被意识的对象(世界)。3.作为各种因素在此时此刻(现在)或彼时彼刻(过去或将来)显现为如此这般的事实(在唯识论中归结为“藏”,蕴含一切的意义)。这些因素是以各自的质量和动势互相作用的,同时又不断地演变。没有单纯的原因,没有单纯的结果。如果消极地去看待现象就是所谓“缘”,如果积极地去看待现象就是所谓“中”。如果不仅看待现象,而且由人为的行为去调节就是“造作”,君子自强不息之谓也。这些想法本与唯识相关或相对,不读唯识,无以带起,这就是读而后思。   关于不读思。不读思即沉思,是一种更为微妙的精神状态,是无需他人思想的指导和激发而自我的思想。   朱青生   1957年生于江苏镇江,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曾被评为北大“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他写给学生的有关学术规范与读书方法的19封信,现已结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