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呼唤
课改思考:新课程的呼唤: 最近,我们正组织教师学习《决定》和《纲要》,在学习中,我们体会到,要走进新课程,必须要有新观念,要有新制度,要懂得这次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希望在新学年能较快地进入课程改革之中。一、新课程呼唤教师观念更新
新课程呼唤新观念,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课程。为此,我们要学习,全校老师人手一册新课标、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开学初我们认真组织老师通览全册教材,对照《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通过反复对照学习,老师们意识到,这一轮的基础改革表面上是改变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位成员――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官员,教研员,以及其它社会人士等,换言之,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新生。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们以为,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我们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要在带领孩子走进新课程中,把钥匙交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开启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
二、新课程呼唤学校管理制度重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借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如果说,观念更新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先导的话,那么制度重建则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保障。
为此,我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我校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了重新组合,凭借着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BP公司授牌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绿心工程”实验学校》这个基地,请师大课程中心的专家指导,成立科研组为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成立课改组以学校热心追求教育工作的才干教师和骨干教师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提升教师的教力和学生的学力。通过重组以使我校课程改革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同时还在一些年段进行了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试点。
三、新课程呼唤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要求老师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成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共识。(2)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统治者、长官、警察或裁判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过程。认真地听,仔细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调整教学方法、内容与进度。学习气氛要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了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课堂的主角。例如,在执教二年《昆虫世界》、《鸟的乐园》时,虽然书中仅有一幅图加上昆虫名,但课堂景观却精彩纷呈。学生们课前作了大量的阅读,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巨大的知识量连
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1)即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即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3)即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师生携手走进新课程,开展新探索中,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从孤立性向合作性,从他主性向自主性,从继承性向创新性,从接受性向探究性,从复制式向建构式,从静听式向活动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在不断地上升,教师的作用在逐渐地下降。实现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责任的根本转移,再也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目标了。
初步探索的经历,些微成功的体验,似乎让我们已经见到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台四小教育带来的充满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