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

  2009-05-01 15:59:06  
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尽量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尽量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如何真正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一、形式多样,唤起学生识字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具有很好的效果。
    1、字谜识字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教“处”时,学生很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给他们出了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那你们能变一变,使谜底变成‘外’吗?”“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
    又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高)”“大火正在烧,一压变熄。(灭)”“大水真不小,他人被冲跑。(池)”。类似这样的字谜很多,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2、顺口溜识字法
    这种方法以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
    师:(出示青、清、晴、情、蜻、请、精)你能编顺口溜记住它们吗?
    (通过小组合作后)
    生:我会。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请你进,再换“米”字真精彩。
    生:我也有。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地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庄稼丰收好心情,大家拍手称精彩。
    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再来认识这几个生字。
    (老师从“台前”退至“幕后”,成为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发现真知的引路人,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答案的人。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
    生:我还有好方法。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小草是青色,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不框死学生思维,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发现认识字形的好方法。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予以肯定,使之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3、生活环境识字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店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校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
    例如,教学生字“桥”。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
    生:我认识“桥”,这个字我在校门口校牌上见过。
    生:我也认识“桥”字,兆桥规划图上就有这个“桥”字。
    师:再来找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
    (此时,教师似乎是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
    生:对了,我舅舅“林兴桥”里有这个“桥”字。
    生:这是椒江大桥的“桥”,我见过。
    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尝到了发现的喜,识字的快乐。
    此外,“熟字加减偏旁”、“熟字换偏旁”是学生较为常用的识字方法。“绘画识字”、“演示识字”、“讲故事识字”等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五花八门。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讨时,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要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孩子们就会更主动学习,更好发展。
    二、轻松愉悦,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
    (1)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同学按顺序认识汉字。哪个学生读错了,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2)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3)叫号。把生字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内,上面编好号,请一个学生起来问:某号是什么字,其他学生应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字和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4)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字,做完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与“牛”、“羊”字一竖的不同。
    (5)拔萝卜。出示一幅画着萝卜的画,萝卜背面写着字,请学生上来拔萝卜,只要读对了字,萝卜就送给谁。
    (6)贴树皮。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写着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不准贴错。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要营造和谐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我选择识字环境。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他们的主动精神。
    要营造和谐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在老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总之,在和谐愉悦氛围中,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积极参与,并加以巩固,那么识字就不难了,识字教学也不难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学生们轻轻松松地迈进了字宝宝的天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