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语文教学的观赏性

  2009-05-01 15:55:51  
讨论语文教学的观赏性 语文教学有没有观赏性?这是一个需要辨证看待的问题。实际上,凡是诉诸人的视觉的东西,一般都具有观赏性,大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中的人事活动,小到蚂蚁搬家,滴水穿石,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只是可观赏的程度不同的罢了。夫妻打架,邻居吵口,为什么常常有人围观?甚至于围得水泄不通?就是因为具有一定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讨论语文教学的观赏性

    语文教学有没有观赏性?这是一个需要辨证看待的问题。实际上,凡是诉诸人的视觉的东西,一般都具有观赏性,大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中的人事活动,小到蚂蚁搬家,滴水穿石,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只是可观赏的程度不同的罢了。夫妻打架,邻居吵口,为什么常常有人围观?甚至于围得水泄不通?就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人长了眼睛,总希望能看点什么新的东西,看点自己原先没看过的东西。于是,新奇的东西,人们希望一睹为快,罕见的东西,人们急着一饱眼福。以至于当年有的人,吃饱了无所事事,专看中国人被枪毙,甚至被外国人枪毙。当然,这是鲁迅先生当年所严厉批评过的国民陋习。
    扯得似乎有点远,但因为关乎观赏性,还是有这必要。
    如此看来,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可以把它与舞台艺术相比较。因为舞台艺术具有观赏性,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语文教学有场景,这一点与舞台演出类似。任何一堂语文课,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具体场合下进行的。这场景,不论是山间还是河旁,也不论是操场还是教室,他们都是具体的场合。最重要的,他们是一群人在一起。而人是有情有意,有喜怒哀乐的,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举动,任何表情的表露,都会产生一定的情景,具有一定的“场”的特点。舞台演出又何尝不是这样?顾名思义,舞台演出,总离不开具体的舞台,哪怕是街头,或者田间地头,虽然没有刻意准备,专门搭建,但演员演出的哪个具体的地点,人们总是把它当作舞台来看的。至于一定的时间,那更不用多说。因为任何演出,总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中进行的。有演的,就有看的,也就有了一的场景。
    有人的活动。语文教学,有人教,有人学,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而有交往,有对话,就表现为一定的发展,或是人的表情有起伏,或是语言有交锋,或是之间有合作。总之,在一节课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在一定量的活动中推进这个过程的。而有活动,就有观赏性。象老师的一段语言的叙述,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段争论,都是值得看,值得欣赏的。特别是现在,有的老师大胆创新,把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形式引入课堂,就更增强了它的观赏性。例如,有位老师在上初中教材《吾家有女初长成》一课时,采用了中央电视台的着名栏目“实话实说”的形式,请一位同学扮演课文作者,另一位同学扮演作者的女儿,老师自己则充当“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让她们实话实说。活跃了课堂气氛,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舞台演出中演员的活动,就更不必说,人物的对话,甚至对打,都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其观赏性就不必多说。
    有人的形象。关于教师的形象,现在已经提到了比较重要的程度。对于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形象,近年来,相关的探讨也不在少数。我们仅从若干年前师范院校招生对残疾考生的态度,就可以反映出。当时,有很多学校就明确规定:不招收残疾学生。这就是为了保证教师队伍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几年前,有的地方在招聘老师时,对身高的规定,规定低于某一标准的,一律不聘,都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形象。至于工作中老师应该有怎样的穿着打扮,那就更是形象问题了。这些都是直观的形象,人们一眼就能看见的外表形象,对于美丽的形象,任何人都希望多看上几眼,对于丑陋的、不美的形象,人们也希望少看几眼,这同样都是人之常情。至于在上课过程中,由教师的内在素质,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就更具有内在的美或者丑,观赏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舞台演出,也具有两种性质的形象。一种是演员的外表形象,一种是演员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对于前者,这些年来,演员的形象基本上是越来越漂亮,女演员大多都是天生丽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至于演员们所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也都有着较强的观赏性。即便是那些具有各种身体缺陷的舞台形象,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查金,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影响了我国整整一代人。
    语文教学,作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从客观上来说,有着一定的观赏性,但观赏不是目的,不具有目的性,这同样也是客观事实。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表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中,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把语文课堂教学的观赏性列入其中。这就更加深刻地告诉我们:观赏性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实际上,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从课前的准备来看,没有谁会把观赏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写入教案,全国各大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那么多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恐怕也没有谁看见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存在着“观赏性”之类的文字。再从老师们的日常语文教学来说,如果我们去问一问:“您的教学是为了给人观看吗?”被问者肯定会对你的提问表示疑惑或不解。为什么?因为在老师们看来,这肯定不是一个内行人士所提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教学就是教学,与观赏不能直接相等。
    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说,也决定了它不一定就有观赏性。既然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的因素比较多。但其中的很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诉诸人的视觉的。比如写作能力的培养,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视性吗?不一定。象谋篇布局,就是一个心理过程,一篇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过度,怎样结尾,如果不写在纸上,看得见吗?记得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就说过这样的话:写作,能说得出的,能教给学生的,作用不大;而说不出,又很难教给学生的,恰恰是起作用的。这就道出了写作教学的真谛,也是一个成功写作者的经验之谈。尽管人们想方设法,使许多不可视的教学内容变得看得见,甚至也摸得着。象实物教学、图片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说,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的课堂教学的观赏性,把文字的描述变成了可视的形象,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不可否认,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谁把课堂上实物用得最多,图片用得最频繁,多媒体用得最多,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相反,很多人还对当前优质课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并非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而应该适可而止,恰倒好处。而且,更进一步,很多人还认为应该适当依靠老师的言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例如,初中课文《皇帝的新装》一文,有的老师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10张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表面看来,可视性是增强了。但不少听课者反而觉得不如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