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形式

  2009-05-01 15:50:56  
略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形式 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要十分重视语文课结束艺术形式的探索。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略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形式

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要十分重视语文课结束艺术形式的探索。

  一、辐射式。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致因教学思维的局限而陷入一个狭小的思维圈不能发散,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方法,变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讲《草船借箭》,看出学生十分敬佩诸葛亮非凡才干的心理,却又不知用什么语言评价。课尾,她便诱导孩子们用四字句对诸葛亮的才干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人人开动脑筋个个踊跃发言,思维的火花四处迸裂,列举了“精明能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学识渊博”等。末了霍老师作了总结,大家便心领神会了,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积累了新词汇,可胃一箭双雕。

  二、寻味式。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课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一位教师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趁听者还沉浸在父爱子、子恋父的父子深情这至真至纯的人情美中,课尾让学生轻声深情地诵读文中描写背影这一特写镜头的句子。然后,自己饱含深情地吟起东坡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学生再次联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霎时,一种豁达与理解,洋溢于胸。

  三、争鸣式。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如果单凭老师讲解,他们并不能透彻理解,不妨将问题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争辩,老师巧点妙拨,寻出一致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雷雨》中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十分复杂,于是,一老师设问:“周朴园真心爱鲁侍萍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围绕周、鲁爱情展开讨论,剖析周朴园复杂的个性特征。“争鸣”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千万不可忽视,以防学生钻进牛角尖。

  四、点睛式。许多记叙文形象生动,内容具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然而,讲解中,即使周身画龙,缺少结尾点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缺少理性的升华。因此,如果在周身画龙的基础上,以精炼含蓄、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课尾点睛,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旨,达到领悟道理,陶冶情趣之目的。于漪老师在教杨朔散文《荔枝蜜》时,抓住文眼“蜜”在课尾深发开去,点出蜜蜂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劳动人民辛勤的创造生活蜜,奉献芬芳飘人间:作者生前用他的笔,尽情讴歌新生活,如蜜蜂一样酿造精神蜜;尽管他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可他酿造的蜜永留人间,滋润人民的心灵,我们品尝蜜时,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一“点拨”,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作者意图及作者其人和千千万万“酿蜜”的劳动者真正理解。

  五、拓展式。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若不适当拓宽教学内容,会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十分狭小的认知天地。因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很有必要,学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引导孩子们去读散文集《朝花夕拾》,使之较全面了解先生的回忆散文。总之,阅读仅局限于课文是不够的,只有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这种课尾,正是为这一目的作的尝试。

  此外还有提纲挈领式的结尾、悬念式结尾、图表式结尾等,需要教师根据课文需要综合、灵活运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