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怎样才能螺旋式上升

  2009-05-01 15:50:40  
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怎样才能螺旋式上升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不妨先讲一段往事。记得1956年3月28日晚上,我国首屈一指的数学家华罗庚在笔者就读的高校给数学系学生做报告。当时笔者是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也慕名去听讲,从那以后至今已有40年了。他讲话的主要精神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即: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怎样才能螺旋式上升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不妨先讲一段往事。

记得1956年3月28日晚上,我国首屈一指的数学家华罗庚在笔者就读的高校给数学系学生做报告。当时笔者是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也慕名去听讲,从那以后至今已有40年了。他讲话的主要精神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即: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某门学科,要想在这个领域内进行某个项目的研究,那就必须掌握前人在这个项目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再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最终有所创造、有所突破,这样你的研究成果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能推动某门学科向前迈进。否则你的研究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他说:有位数学系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一个数学上的问题,当时他感到这个问题的讲法还有欠缺、还不完善。于是他着手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争得研究的时间,他有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课堂上的学习。通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弥补了老师讲这个问题的欠缺和不完善。可是当他兴高彩烈地将他撰写的论文即将寄出去发表时,他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听到的正是他二年级听的那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继续,老师讲的内容跟他研究出来的成果一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更全面。这个学生为此而后悔莫及,感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全然付之东流。

在我们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类似华罗庚所举的例子的情形是很多的。笔者在撰写《启发式作文批改法》一书的过程中就发现《中学语文教学》杂志1981年12期登载了潘德咏同志撰写的《用符号批改作文的做法和好处》一文,而早在1952年,张纪方老师就发表过类似的文章(见天津大众书店1952年10月出版的《谈作文批改》一书中的《我的符号改文法》一文)。又如《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第2期刊登的智体刚同志写的《作文本发下以后》一文所写的内容与1960年发表的南京市第一中学智仁勇老师写的题为《作文评讲后的练习及其检查》一文大同小异。我认为这是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只是在平面上绕圈子,而没有迅速地螺旋式上升的现象。为此我曾先后去信对这两个杂志编辑部谈了这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孙移山先生在1989年3月30日给我的信中说:“你发现我刊文章的观点,50年代已有人谈过,一点不假,本刊一创刊,我就主持作文教学专栏,当时我就发现50年代一些文章是30年代一些文章的翻版,80年代一些文章又是50年代一些文章的翻版(不只是作文教学)。我曾为这事苦恼过。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研究没有很大进展,还在原地打转的现象。……”《语文教学通讯》主编孙全生在1995年2月16日给笔者的信中说:“您在信及书(指拙著《启发式作文批改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中提到,本刊发表类似观点的文章,首先应当承认是编者的失误。其次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在平面上绕圈子’的现象并不乏见,我想这恰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少年来难以有质的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语文教学中诸如教材编写、教法探讨、语法体系及其讲授等等,多为花样翻新,真正扎扎实实搞研究且富有成果者不多。……”

这两位很有责任心的杂志主编都承认在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在平面上绕圈子”的现象,并都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深深忧虑,而且站得高看得远,从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扩展到整个语文教学的研究领域。

1996年7月23———26日笔者应邀出席了在庐山召开的全国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研讨会,在会上也谈到了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问题,可惜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曾有时间充分展开,笔者的发言也只能适可而止,因此回来后很想有所议论。为此翻阅了近来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谈作文批改方法改革的文章,但仍发现这些文章中有不少乃是过去文章的翻版,于是我感慨万端,觉得要使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前进,首先要解决在平面上绕圈子,不能迅速地螺旋式上升的问题。因此我决定我所想写的“有所议论”的文章,就从如何能“螺旋式上升”这个问题开始。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能迅速地螺旋式上升呢?

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者,对本文刚开始所介绍的华罗庚教授所说的某门学科中某个项目的研究者,应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写文章之前要广泛阅读已经发表的有关这个项目的文章和专著,然后感到自己的确有新的发现,而这新的发现是来自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中的或者是读别人的著作进行逻辑推理而获得的,那么才可以动手写文章。另外,一些语文杂志的作文专栏的编辑,尤其应广泛阅读已经问世的有关作文批改方法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然后在编发文稿时首先发表那些有创见有突破的文章,对于那些人云亦云的,与前人文章中已经论述过的问题雷同的稿子,则不予发表,或给作者以点拨和引导,让他们写得符合要求后再发表。

第二,从事作文批改方法研究者不要停留在写文章这一点上,要争取写出专著来。因为我国的报章杂志上虽然发表了不少阐述批改作文新方法的文章,但众说纷纭不成系统,而且读者只能挂一漏万地读一点,再加上以前的也难以读到,这样就使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心中无数,找不到研究的起点。而有了阐述作文批改新方法的专著后,情况就不同了,专著是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某种批改作文的新方法的,有了它就有了研究的起点,再在这起点上研究出成果来,那么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就不会在平面上绕圈子,而是螺旋式上升了。

第三,我国中学教育的管理部门、行政部门或研究机构,要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各种新型批改作文方法组织对比试验,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推广那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批改作文的新方法。

纵观几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批改作文方法方面的研究,从发表的大量文章来看,概括起来可以分两大类:第一种类型的做法是:针对旧的批改作文方法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不认真看的弊病,批改者想出种种办法来促使学生去看、去研究。第二种类型的做法是:既然老师批改了学生的作文,学生又不认真看,那么老师就不必在批改上下功夫,当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采用略批(即浏览式批改)或叫学生互相批改,或老师只批改一个小组等方法,以很快的速度把作文处理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作文评讲、指导学生多读多写等方面。(当然也有的做法处在这两大类型之间。)而这两大类型又分为若干分支。那么这许多做法,哪些是行之有效的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几年时间的其他各种条件相同只有批改作文方法不同的对比试验,然后从学生作文水平的测试中就可看出哪些批改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是师生花的时间精力少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提高得快的好方法,然后把这些好方法加以扶植推广,这样做了以后那些不好的方法,效果不佳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被淘汰,后人也就不会浪费时间对这些方法作进一步研究,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就不会自生自灭,后来的研究者会以它们为研究的起点,在它们的基础上研究出更好的更有效的新方法来,这样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就能扎扎实实地迅速地螺旋式上升了。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