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体化写作教学的思考

  2009-05-01 15:47:55  
关于个体化写作教学的思考 【内容提要】针对目前在同质、一元的思想教育影响下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化倾向的现状,提出“体化写作教学”观念,目的在于将写作教学从变相的思想教育训练转变为学生个体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此,强调培养学生与语言的亲和力,并提出培养学生与语言亲和力的若干策略。同时指出个体化写作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关于个体化写作教学的思考

【内容提要】针对目前在同质、一元的思想教育影响下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化倾向的现状,提出“体化写作教学”观念,目的在于将写作教学从变相的思想教育训练转变为学生个体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此,强调培养学生与语言的亲和力,并提出培养学生与语言亲和力的若干策略。同时指出个体化写作教学中思想教育要与文化世俗化变迁相适应,应在目的、内容以及方法上作若干调整。

【关 键 词】个体化写作教学 思想教育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出现的“思想雷同”“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倾向是同质的、一元化思想教育的要求所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行写作教学因为一元的、同一的思想教育的要求和压力使得作文训练本身成了传导文化规范的组成部分,成了学生与社会规范合模的社化过程,而不是培养学生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当社会文化处于封闭、一元的情况下,社会文化分子在没有异质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参照情况下,这一合模过程还不是那么痛苦,感情相对诚挚。当中国文化向世俗化变迁,在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分子有了异质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伦范的参照情况下,这一合模过程就变得异常困难,这样的写作教学既达不到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也完成不了思想教育的任务。

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以文化分子对此颇有非议。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写作教学自身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目的,并且要实现写作教学的思想教育附带功能,写作教学就要走向写作者个体,并且要将异质的、多元的“思想”引入课堂。在此情况之下,个体化写作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思考。

一、个体化写作教学含义

个体,即世俗化生活中具体的个人。作为概念,与“群体”相对应。个体化,也就是“成为个体的”“为个体”的活动过程。虽然个人是一切思想、言行的发出者、承担者,但是并非所有的思想、言行都具有个体特征的,例如“人云亦云”、“代圣人立言”的思想和言论就较少个体特点。因为此一个体与彼一个体具有同一性而使得自身的存在价值阙如。换言之,如果说“群体化”是强调思想言行同一性、“全体一律”的话,那么个体化关注的是思想言行的多元和差异性,是各各不同的思想方式、创造精神、个性特点。

在圣化或神化社会里强调人们思想的同一、同质,强调“群体化”;而在世俗化社会里,“个体化”成为文化价值的取向。世俗化社会,就是承认人间世是属于个体的日常生活,没有比个体生活更“高”的生活,它面对每一文化分子实际需要,而不是面对以圣人圣典为规范的圣化社会的要求,个体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世俗化社会所推崇的个体化写作教学,就是从每一文化分子个体需要出发,旨在培养每一个体言语智慧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体化写作就是世俗化社会中为“我”的写作。

如果说圣化社会的写作教学培养个人“大我”的声音,是以“我们”的身份在说话,那么在个体化写作教学中,也将培养“小我”的声音,是以“我”的身份在说话。但是在个体化写作教学中,“大我”与“小我”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我”以各种不同的声音构成一丰富多样、深厚广博的“大我”,而不是同一性的“大我”。这就意味着将社会文化中的语言由“公共话语”转为“个人话语”,语言是属人的,而且是属于个人的。这人是具体存在的某个人。“文章是表现自己的,各人有各人的天分,有各人的创造力;随人脚跟,结果必定抑灭了自己的个性……”[i]也就意味着,文章由负载同一性的公共意义向负载差异性个体意义转化,而全部差异性的个体意义将构成有差异性的公共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目前社会倡导的“新概念作文”和“反作文”[ii]的内涵就在于此。作文要“新概念”、要“反”,可见是对过去写作教学的反动。

个体化写作教学与王尚文先生提倡的“生活化”写作教学[iii]有相近之处,但生活化写作教学旨在从写作内容特征上揭示写作教学,而个体化写作教学旨在从写作主体特征上揭示写作教学,强调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每一个文化分子个体的言语智慧。前者不能将以圣化或神化为特征的写作教学拒斥在写作教学之外,因为圣化社会的生活也是生活,而且确实是个体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后者则立足于世俗生活中的个体,直接将以圣化或神化为特征写作教学拒斥在写作教学之外。所以,我提倡个体化写作教学,并非为概念游戏。个体化写作教学旨在培养每一个体的写作能力,将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由侧重于代圣化社会圣人立言变成世俗生活中个体的言说。就目前来看,它只是一种思路,也可能是一种远景。

二、个体化写作教学强调个体与语言的亲和

要使语言成为负载个体意义的载体,语言与个体之间关系只有在亲和而非疏离状态中才能实现。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言语书面表达能力,必须首先培养人对书面语言的亲和。所谓“亲和”,指人与语言处于亲近和谐状态,而不是疏远离隔状态,是一种主动运用语言、选择语言、创造语言的状态。其最高形态是作家经历“语言的痛苦”后所达到的创作高峰时所呈现的状态。而目前学生普遍不爱学语文、害怕写作文就是个体与语言疏离状态的表现。

那么,个体为什么会出现与语言的非亲和状态呢?这是由语言的社会特性所引起的,语言文字虽是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它先在的涵有该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它在具体文化分子接受语言以前,已经构造了一个世界图式,用伽达默尔的话说,叫语言的“前理解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这一世界图式就是具体文化分子生活的文化环境,对于年轻的文化分子来说,这一世界图式是外在于他的世界。语文教育(广义)就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将这一世界图式涵化到文化分子身心中去,将该语言所涵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涵化到个体身心中去,也即所谓社化过程。

在圣化社会里,因语言所涵有的世界图式相对单一、单质,矛盾冲突的观念较少,文化分子自生到死接受的是同一种语言刺激,这一世界图式容易涵化到文化分子身上,结果也是相对单一单质,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的观念以及其存在,大家若固有之,并无特别的疑问。社化了文化分子将语言所体现的外在于我的世界图式当作内在于我的世界图式,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规范都是现成接受的,因此,又反过来维护了这一世界图式的存续和发展。到了世俗化的社会,因文化吸纳其他文化所涵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并表现在语言里,语言所涵有的世界图式,就并非单一单质而是多元多质的,例如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文化分子所受的语言刺激也就非单质的。在非单质的社会中,文化分子发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必引起内在的矛盾冲突,于是就要辨是非,定真伪,相对来说要建立自己个人所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于是,文化分子的接受就不是一致一样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如果世俗化社会特征已经出现,仍旧用语言构造一个一元的、同质的世界图式,即使对于年轻的文化分子来说已是非真实的世界,而想将此非真实的世界图式通过语言涵化到社会文化分子身上,那么必然是困难,甚至是劳而无功的。

目前中小学生不爱学语文,害怕写作文的状况,概与此有关。中小学语文教材所描绘出来的世界图景与当前世俗生活严重脱节。阅读就是被强制接受这一与当前世俗生活严重脱节的世界图式的过程,写作就是复制这一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世界图式的过程,写作结果就是复制了这一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世界图景。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经验认知与课文所呈现的世界图景冲突,非但作文没有写好,而且社化过程异常艰难,学生为了功利性需要而学习,一旦走出校门,立即从圣人模样变成凡夫俗子。学生不爱学现在的语文,害怕写现在要求写的作文,社会文化分子与语言产生疏离感,何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学生与语言之间有亲和力,才有可能。

三、培养个体与语言亲和力的策略

对于写作教学来说,要想培养学生与语言的亲和力,我认为以下策略是有理由考虑的。

首先,写作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和日常生活出发,将语言文字运用渐渐地引入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的描绘,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经验世界的一部分。

这就是说,写作教学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真实的个人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某种观念或者规定好的生活样式出发。将书面语言表达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就是让学生开始用书面语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例如某儿童想要父母给买一件新衣服,则引导其以书面语的形式表述其要求及理由,从而将新的交际方式引入学生的日常经验世界,让书面语表达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有效交际的新方式,并从这种交际实践中得到交际的快乐和趣味,这是学生与语言亲和力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在现在的写作教学中,一般来说,儿童的“写话训练”尚能从学生经验世界出发,儿童对于写话相对来说充满信心和兴趣。但是随着对“主题”“有意义”等等标准的强调,作文与个人经验世界越来越远,社会规范的因素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儿童的作文构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不断的听到关于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说法,学生作文的兴趣日渐降低,作文的自信心日渐丧失,以致于“最怕写作文”。到这个时候,书面语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个人与书面语的疏离感日增,人与语言尤其是书面语的亲和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其次,在写作阶段,必须不断地提供切合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书面材料供其参照、模仿。

一般来说,这些材料不一定具备“思想”和“思想教育”的价值,或者说它首先考虑的是学生作文参照、模仿的价值,因此,它更多的具备语言形式上的价值。我们现在写作教学中非常缺乏这种材料,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作文参考材料。我们的作文参考材料在课本的作文训练中,或者在各种优秀作文选中,这些材料往往体现着课文思想内容,但是更简单,跟课文一样在虚构一个外在于学生的意识形态化的生活世界;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跟学生已有的语言脱节。这样的参考材料有规范学生“思想”的作用,所以我们看现在学生的作文都很相象。这样的材料对个体化学生作文没有参照和模仿的价值。

个体化写作教学所需要的作文参考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语言基础紧密关联。与课文相比,这些参考材料无疑要浅近得多。但是“浅近”不是思想观念、感情色彩的一元、同质。在这浅近中,同样传达着生活中多元化的思想内容,体现在作文参考材料中就是没有定论,要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判别和作出选择。思想的多元才能带来表达的丰富多彩,才会有所谓的创造性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再次,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保证写作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心灵自由状态,像宋朝谢枋得所说写“放胆文”,要让学生的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