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心理探析

  2009-05-01 15:45:56  
中学生写作心理探析 写作心理是指从事写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像、思维等。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以及指导作文的心理特点。教师只有认识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学生写作心理探析

写作心理是指从事写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像、思维等。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以及指导作文的心理特点。

教师只有认识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学生写作心理特点概述

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的本质情况和一般趋势。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写作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学生写作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中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一是开放期,大致从初一到初二上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年龄十二三岁,囿于生活范围和认识水平,作文在内容和手法上虽比小学有明显长进,但仍保留着小学作文的某些明显特点。如他们观察事物较肤浅,头脑中积存多的是事物的表象,表达虽日趋生动,但往往局限于事物外在形象的描绘,缺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揭示和画龙点睛的议论笔墨。这个时期,他们既活泼开朗,稚气十足,又大胆、热情、纯真,思想十分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乐意给老师看,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模仿,喜欢想像。因此,写作练习的方式宜灵活多样,可以练习仿写、改写、扩写等,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二是闭锁期,大致从初二下学期到高一上学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年龄十四五岁,身体的成长进入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从出生到一岁左右)。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认识能力的增强,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要求,开始变得“深思熟虑”了。他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命题作文。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日趋成熟,他们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常喜欢独自写日记、书信,写一些有关理想、志向、生活、友谊的随笔、杂感,对议论文的写作开始产生兴趣,也能见事议理,谈出个人的见解。这个时期,他们乐意写一些立意深刻的东西。因此,写作练习应有表达的深度,多写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是“断乳期”,大致从高一下学期至高三。这个时期,他们十七八岁,身心的发展比较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心理上的“断乳”,成长为青年了。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思维方式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他们开始以自己特有的观点、态度体验生活,探索人生道路,课外阅读范围更广,喜欢评论国内外大事。他们关心文艺动态,争论电影、电视、小说,评说影星、球星,关注世界风云──很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这正是培养、提高议论能力的时机。因此,写作范围可以更广泛,气魄更大些,内容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以满足他们的写作欲望。

2.学生的写作动机

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写作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其对写作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就学生的写作心理来看,形成写作动机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写作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能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则是作文的源泉;写作能力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应当在中学阶段认真训练,力求掌握。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单纯把作文当做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和抒发感情的方式。他们认为练习写作,学会写信,可以借书信与同学、亲友交往,或者随时写日记、见闻,来抒发内心的欢乐、苦闷等情感。第三种是写作动机模糊,嫌作文费时、麻烦,常因无话可说或驾驭材料困难而视作文为苦差事,甚至认为作文可以胡乱编造,或者拼凑几段,完成了事。还有一种是认为作文无用,写不写关系不大,作文写得如何,对将来生活、学习、工作影响不大,因此不重视作文,更不想主动练笔。

3.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态度

出于不同的写作动机,中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态度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喜欢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坚持练笔,有进取创新精神。第二类是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能按写作要求去练笔,但往往有忽冷忽热的表现,有时因作文写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写作缺少持久而稳定的热情。第三类是对写作情感淡漠,态度敷衍,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写作时苦于“无米下锅”,只好东拼西凑,以能应付过关而心安理得。第四类是厌恶写作,对写作头痛,欲罢不能,如重负在身,不得已而为之,甚至想方设法逃避。

二、学生写作心理与其他语文活动心理的差异

1.写作与阅读的不同心理特点

阅读的一般心理过程是:先感知具体的文字材料,进而由文字材料进行再造想像,使其反映的事物在头脑里复活起来,再对这些事物及其联系进行思索、消化,以认识其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字技巧。而写作的心理活动则与此相反:首先审视写作命题或提供的材料以确定文章中心;继而依据中心来搜寻记忆仓库中的有关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才考虑用相应的形式具体表述。其心理过程和阅读呈逆反方向发展。

2.写作与口头表达的不同心理特点

口头表达因为是处在具体的环境中,听者就在眼前,往往可以借助表情、动作、音色、语调等辅助手段,既可以采用语言的简缩形式,也可以将没说明白的内容重复一遍,因而口头表达比较随便。然而,写作虽然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它不能用声调和表情帮助表达,也不允许重复。它向学生提出了比口头表达更高更严的要求──学生写作必须带有更多的规范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必须深入思考,仔细推敲,因而学生写作比口头表达更要严肃认真。

三、优生写作心理特点

优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心理特点。

1.兴趣浓厚,充满信心

优生喜欢写作,盼望上作文课。作文课上情绪好,兴致高,精力集中,对于写好作文充满信心,常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和成功的喜悦。一名优生在同教师交谈时说:“一周的课,我最喜欢的是作文课,不管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我常常沉浸在异常兴奋之中。有人说作文是苦差事,而我却认为苦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坚信勤练笔,就会不断提高,而且对写好每篇作文总是充满自信的。”

2.动机明确,富有创造

优生对作文有明确的动机,坚持自觉练笔,富有进取、创造精神。写作中,他们不满足现有的构思,而是用心寻找最优化方案。一名优生写自命题作文,内容反映由于父母对子女理解不够,只想望子成龙、考入大学,结果过多地包办限制,引起子女的反感。开始,她拟好了题目:《妈妈的苦心》,但觉得太直,不能引人深思,随后改成《两代人》,又觉得太大。她反复思考: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们呢?两代人之间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使彼此之间有了隔膜。她脑子里闪过的是一堵无形的墙将两代人的思想隔开。于是,她将题目改为《墙》,形象、含蓄地反映了要消除两代人的思想、感情上隔膜的愿望,运用了特征迁移,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

3.及时反馈,自变更新

优生对于教师的指导或评讲及时反馈,善于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并付诸写作实践。教师或同学指出作文的不足,能尽快找出原因,纠正得力。自变更新,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优生有写“作文后记”或“作文追记”的习惯,借此主动自我评价,以求更新。一次交换评改作文,一名学生对作文《时势造英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启示》写了如下评语:“对材料(胡服骑射)叙述详细,语句流畅,但全文的观点和所引用的材料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评改后,习作者写了“作文追记”:“经过评改,我以为评改的意见中肯,切中作文的毛病。写完作文,我似乎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再读作文,有豁然开朗之感: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是作文的基本原则,必须时时注意。”同时将作文进行了认真修改。

4.呈开放状态

优生作文从不遮遮掩掩,草稿和作文本常摊在桌上,别人要看他们的习作,便慨然应允,因而优生的作文读者面很宽:初稿刚写成,就有同学借阅;修改草稿时,水平相近的同学又乐于互相切磋;经过教师品评,又在班里推荐,于是读者扩大到全班,有时会传入别班,甚至全校。这种开放状态,不仅使习作者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得到启发与教益,而且会使他们对写作信心倍增。

优生总是这样信心十足地、一丝不苟地写作,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一般都是亢奋、乐观而积极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当然容易写出好的习作。

四、差生写作心理特点

差生的作文心理有如下特点。

1.兴趣淡薄,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

差生几乎没有对作文有兴趣的。由于教师讲课缺乏感染力,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以至对写作缺乏兴趣;或者由于教师作文指导不得法,学生对写作的甘苦体会不深,使之对作文兴趣淡薄。因此,他们很少考虑积累材料,不善于从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广泛搜集写作材料,作文时,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不少差生见了作文就怕,想起作文就愁,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引导他们熟记一些警句格言,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写观察日记,编论据手册。他们一旦用自己的“米”做成饭,写作兴趣便会日渐浓厚。

2.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

没有写作欲望和缺乏自信心是差生写作中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