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互动,构建特殊的作文语言体系
摘要: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体系。传统的作文评语往往是老师写评语,学生看评语。教师搜肠刮肚,写得很辛苦,写得很累,对评语难写,都感同身受。如果下语不慎,不仅可能打掉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能打掉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学生面对被“法官”判了刑的“作文”,心里害怕。他们害怕看到老师的近乎“圣旨”似的作文评语,胆战心惊,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敢向老师挑战。因此,改革作文评语势在必行。笔者在作文评语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即让单行的作文评语改为双行或者多行,让师生互动起来,让同学、家长参与进来,作文评语不再单一,不再单薄,而丰满起来了。
关键词 作文评语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长生互动
课堂上,已打破了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但作文评语,还是教师的“天下”。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以“纵横驰骋”,学生手无寸铁,无缚鸡之力,如同案板上的鱼,“任人宰割”。这种现象,学生被动,教师“盲”动。(“盲”与“忙”同音)教师苦不堪言哪,在作文评语方面绞尽脑汁,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俗话说:历史随着车轮转。教育在改革,在发展,在进步。作文评语是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小螺帽,教育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小螺帽”要是不旧貌换新颜的话,终将被教育的车轮碾得粉碎,而不复存在。因此,改革作文评语势在必行。
1、 师生互动,让作文评语“亮”起来。
师生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尽管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倡导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这对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显然有积极意义。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在今天这个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它普及到教学实践中去,应用到作文评语中去,应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研究课题。
作文评语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学生的作文,不再以“尊师”的身份出现。评语中,教师要坚持鼓励性、灵活性的原则,这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语的立语之本。以下两点,笔者愿和大家共同探索。
一是角度因文而异。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请看作文<<暑假中的一件事>>的评语:你的文章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抓住种游泳这件事,绘声绘色,曲折坎坷,然而又柳暗花明,获得成功。重点描述游泳的经过,并提炼出精彩的细节,曲折有致。文章最成功的秘密在于你写了自己亲身的体会。文章中的小青蛙的描写,为文章带来了情趣。从这篇文章中,老师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茅盾!
小作者看到这样的评语,非常激动,血液加速循环,终身难忘,因此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投入到写作文中去……而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待的么?
二是语气因人而异。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我们班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婚,她常常陷入家庭破裂的痛苦中,而此时,她的父母都已各自成家。在她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写下了以下几行字:春飞,这件事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你怎么还是出不来?老师希望你抬起头,笑一笑,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如果你还是执迷不悟的话,苦了你自己,何苦呢?你应多想想好的地方,想想爸爸妈妈们。他们的幸福,也是你的幸福。珍惜生命的每一时刻,即使这一时刻是痛苦、酸楚、艰难、坎坷的。生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着,只有记忆中的积淀才是永恒而美好的。你已经将你的情感升华了,这也是一种美。
想不到,由于这几行字,小春飞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你说,做老师的,能不为之欣慰吗?
同时,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可以大声提出质疑,如果觉得老师作出的评价不合学生的心愿,学生可以写上几行字,驳斥老师。而这时,老师则无权专横独断,须通过班委会,共同研究,之后,才给他加分,或维持“原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