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2009-05-01 15:30:02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具体运用时却陷入了误区。误区之一:乱设情境,适得其反。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许多教师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具体运用时却陷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乱设情境,适得其反。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许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精心组织教学,不断创设多种情境。殊不知,情境教学如能恰当运用,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1.设有情境,但无助教学。

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中设置越多的情境,就越能够使课上得有声有色。笔者曾看见过这样一笔公开课:在一段很悲伤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学生扮演弥留之际的诗人陆游,躺在桌子上用颤抖的声音吟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然后一大群学生蜂拥而上,趴在“陆游”身上哭喊道:“我们一定要统一祖国,为您报仇!”这样的情境设置,看起来似乎很热闹,很有感情,其实却不伦不类,感情是假的,装出来的。它把形式和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非但未能“披文入境”,反而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2.有助教学,但太过冗繁。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讲读课文,一位教师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播放一段《草原之歌》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草原的景象。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我看到了蓝天上飘着白云。”“我还看到了白白的羊群。”“还有放牧的姑娘。”“以前我看过电视,草原上有大雕。”……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想法越来越多。为了准确理解课文,教师又安排了一段反映课文内容的草原风光的录像。学生们在这种情境的引导下,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草原中,此时教师才真正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令人遗憾的是,此时一节课已近尾声。如果该教师在情境导入时,能避繁从简,省去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滥用提问,信口开河。

1.教师设问,含金量低。

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而学生只要在课文中直接找到只言片语就能回答,一点也不需要动脑筋。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教师问:“故人西辞什么地方?”又问:“烟花几月下扬州?”这种问题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仅没有思考的价值,而且还破坏了诗的艺术性、整体性。在一堂好课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有价值、有深度的设问诱导学生学习,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学生质疑,漫无边际。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而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世界上还有个卖火柴的小男孩,他叫小珊迪,命运也很悲惨,这小男孩与小女孩有没有关系?”还有一位同学说:“小女孩生活痛苦,却带着微笑离开了人间,这幸福是真的还是假的?”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偏离了课文内容,教师若不能很好地加以调控和引导,就会使课堂教学陷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

误区之三:滥用多媒体得巧成拙。

1.过分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内容,盲目地加以使用,效果反而不好。如某老师上《翠鸟》一课时,使用了大量的教学媒体,又是录音,又是幻灯。幻灯片数十张,除了几幅不动的翠鸟图外,都是文字思考题。再加上大小黑板十几块,又是放,又是挂,又是贴,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如同看戏一般。表面上热闹非凡,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到重点处,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达到。

2.机械呈现,却淡化了读的作用。

电脑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所获得的形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教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教师竭尽全力,从网上寻来了许多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仅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显然是成效不高的。电脑中显示的景象无论如何都解读不出作者饱含激情的生动描写,就像看电影不能替代读小说一样,电脑提供的“阅读快餐”替代不了夜读华章给人的精神滋养。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海上日出》一类课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书,去体验美,感受美。

《小学青年教师》2002/8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