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2009-05-01 15:27:42  
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学科。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训练。因此,加强语言训练就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加强语言训练,必须明确训练的内容。本文想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语言表达特点,谈谈语言训练中的“着力点”。 一、抓准确、巧妙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学科。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训练。因此,加强语言训练就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加强语言训练,必须明确训练的内容。本文想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语言表达特点,谈谈语言训练中的“着力点”。

一、抓准确、巧妙的语言

作者在描摹人物、事物、景物时,用词上常常独具匠心,表现出准确、巧妙的特点。对这样的语言,教师要牢牢抓住。例如,《挑山工》一文,有这样一句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话:“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改为:他们肩上挑一根滑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教师提问:我们平时怎么用“搭”字?(毛巾、衣服等搭在肩上)课文的“搭”字是否用错了?改为“挑”字好不好?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搭”字,把挑山工虽身担重物,但仍然轻松、自在的神态定出来了。“挑”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作者用“搭”是非常巧妙的。教师再问:把“光溜溜”换成“滑溜溜”行不行?引导学生认识到:“光溜溜”是描写用眼看到的情况,“滑溜溜”是描写触摸后得到的感觉。作者在这里用“光溜溜”是非常准确的。像这样准确、巧妙的语言在课文中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应把这样的语言作为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二、抓生动、形象的语言

作者为了使自己笔下的人、事、景、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采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表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对这样的语言,教师也是不能放过的。例如,《观潮》一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三个比喻句,分别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采用删减比较的办法,体会作者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可把“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中的带点句子去掉,体会比喻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语言训练中一定要舍得下力气,花时间。

三、抓具体、严密的语言

课文中的语言还常常表现出具体、严密的特点。例如,《燕子》一文的结尾,作者是这样写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三句话分别写了燕子、电线、天空、电杆等景物。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删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行吗?答案很明显,如果没有这句话,也就是五线谱中没了音符,没了乐谱线,那可不行!如果删去“蓝蓝的天空”行吗?也不行。这“蓝蓝的天空”就如同一张纸,这五线谱写在哪里呢?不写“电杆”行吗?也不行。没有“电杆”就如同五线谱上没有小节线,没有小节线的曲谱,怎么会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呢?这样一分析就会使学生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具体、严密。

四、抓简练的语言

课文中既有具体、严密的语言,也有简练的语言。例如,《詹天佑》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出以下几点:①詹天佑去的地方多,走的路多;②施工的项目多,工作量大;③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④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这一句话,作者虽然只用了38个字,却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语言是多么简练啊!这样的语言怎能不着力进行训练呢?

五、抓联系紧密的语言

文章中的句与句、段与段是紧密联系的。在语言训练中,对这些联系紧密的语言,教师要恰当选取,着力进行训练。例如,《伟大的友谊》一文,有这样的句子:“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教学时,可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接起来,让学生理解两句话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句话中三个分句之间的两层因果关系。(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有因果关系。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仍有因果关系。)通过以上的练习,语言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也就领略到了。

六、抓得体、适合的语言

文章中的人物语言,不但符合当时的场合、环境及人物身份,而且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称这样的语言为得体、适合的语言。例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作者共写了两次周恩来同志的语言:①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②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在教学时,把两句话对比着进行。可提问:能不能把“亲切地鼓励”和“命令的口吻”两种语言互换?能不能把①中的“孩子”这一称呼去掉?能不能把②中的“不要管我”放到句子最后?通过回答以上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不同的语气,不但适合说话的对象,人物的身份,而且适合说话时的场合、环境。“孩子”“这一称呼,使亲切、鼓励的语气得以强化,同时也表现出周恩来同志对孩子的爱。“不要管我!”放在前面,突出了周恩来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的语言是非常得体、适合的。

七、抓有条理的语言

课文中的语言还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条理性。例如,《师生情》一文,有一个长句子:“见到老师,首先要告诉她,班里一切都好,请她安心养病;然后向她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最后把同学们一个一个凑起来的鸡蛋送给她,要她补养身体。”这个长句是用“首先”、“然后”、“最后”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接起来的,词序绝对不能调换。作者先写她们告诉老师班里一切都好,而不是“转达问候”或“送上鸡蛋”,是因为这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老师,此时最想知道的是班里的情况。这反映出师生的心是相通的。如果把“转达问侯”和“送上鸡蛋”调换,又不符合常情。可见,三个词后面的内容也是不能颠倒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着很强的条理性。

此外,还应该抓含蓄、深刻的语言;抓抒情的语言;抓说明清楚、说理透彻的语言。

以上所谈到的语言训练的“着力点”,在一篇中并不都是独立存在的,常常是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