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质疑法教学模式简介

  2009-05-01 15:27:35  
中心质疑法教学模式简介 我们自1998年开始,用了近3年的时间,构建并完善了“中心质疑法”教学模式,具体为:l.围绕目标,自学质疑;2.依据重点,集疑示疑;3.小组合作,思疑议疑;4.畅所欲言,释疑创新。这里的“中心”广义上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自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单元训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心质疑法教学模式简介

我们自1998年开始,用了近3年的时间,构建并完善了“中心质疑法”教学模式,具体为:l.围绕目标,自学质疑;2.依据重点,集疑示疑;3.小组合作,思疑议疑;4.畅所欲言,释疑创新。这里的“中心”广义上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自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单元训练重点内容为核心,以课前导读和课后思考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下面我以《狼牙山五壮士》重点段教学纪实为例,具体介绍一下“中心质疑法”。

(一)围绕目标,自学质疑。(5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中心质疑法”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三段,并布置大家回去自学第四、五段课文。同学们在自学理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现在可以提出来,让我们一同来解决。好吗?(生:好!)谁先来?

生:(踊跃发言,简单的问题可以自己解答或同学帮助解决,复杂的问题待下一步共同解决)

(二)依据重点,集疑示疑。(3分钟)

师: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不错,说明大家自学刚又认真。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生:好!)

(屏幕上)出现这样两个问题:

1.在第四段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我们应该怎样体会?

2.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哪些词句最让我们感动?我们应该怎样体会?

师:同学们齐读以上两个问题。

生:(读题)

(屏幕上)出现以下自学要求:

1.先用横线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

2.想想这些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词句是怎样把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表现出来的。

4.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三)小组合作,思疑议疑。(10分钟)

师:现在问题与要求都出来了,大家说怎么办?

全体学生:独立自学、自己解决、小组交流、大家解决。

(屏幕上出现;独立自学、自己解决、小组交流、大家解决。)

师;好!打开书,拿起笔,开始吧!老师相信你们待会儿一定会有精彩发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请观看五壮士顶峰歼敌战斗情景。

接着生思疑,然后议疑。

(四)大组汇报,解疑释疑。(20—27分钟)

师:哪组先来汇报?

生(A组代表):“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屏幕上出现以上语句)。我们小组觉得这句话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顽强的。我们主要从“猛地举起”这个词体会到的(给“猛地举起”画上红线)。这个词的意思是很快地,用很大的力气举起。而且举起的“是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这么一大块石头,当时是在马宝玉身负重伤,五壮士子弹都打完了,只剩下一颗手榴弹的情况下举起的,因为课本前面写“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还有下文“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外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入深谷。”石头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我从中体会到五壮士真勇敢、顽强啊!

师:说得真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五壮士英勇顽强呢?

生:我是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来理解体会的,除此之外,我还用了联系上文来加深理解。

师:A组代表不但说得好,还说出了理解体会时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真棒!哪个小组再来发言?

B组、C组……(略)

师: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都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的四个步骤进行体会。我们课后还可以进行讨论。现在,我们要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在解决第二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看一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动人场面,看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文中所写的“屹立”、“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相继”等词语,在影片中是怎么表现的。(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动人场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第二个问题,哪个小组先来发言?

生(B组代表):“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屏幕上出现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很让我感动,是因为五壮士临死前还牵挂着战友和人民群众,对敌人充满轻蔑,想到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感到无比的欣慰。

其实,五壮士的欣慰之情也可以从“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看出来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重点句去理解得很好。谁能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生:我还可以抓住“眺望”与“望望”来理解体会。(在“眺望”与“望望”下画红线)“眺望”是向很远的地方看,看到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已安全转移,流露出五壮士的喜悦之情;“望望”是向远处(不很远)的地方看,看到日寇“大举进犯”的彻底失败,含有对失败者的轻蔑之意。

师:是啊!作者用词多么恰当,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应当注意用词的恰当。刚才两位同学分别从重点句与重点词去体会,有独立见解,现在哪位在前面两位所看所说所闻所想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所感”?(体现“中心质局法”深刻性创新教学)

生:从“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我深深地感受到五壮土是多么地热爱人民,是多么向往再加入“远去”的部队主力继续革命从中体会到五壮士是多么忠于革命、忠于党。从“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这是对敌人的蔑视,从蔑视中不难体会到五壮士对日本鬼子的憎恨。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五壮士爱憎是何等的分明。

师:刚才三位同学能由表及里地从所看、所想、所感逐层深入地去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实在很可贵!现在哪个组再来发言?

C组、D组、……(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