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其义自见就应读书百遍

  2009-05-01 15:26:32  
要让其义自见就应读书百遍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什么道理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其义”为什么能够“自见”神经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环境和问题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后,它必然要和以前记忆中的知识信息组块,即“相似块”,在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某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要让其义自见就应读书百遍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什么道理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其义”为什么能够“自见”

神经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环境和问题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后,它必然要和以前记忆中的知识信息组块,即“相似块”,在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某种模式上进行相互激活、相互联系。而这种因输入信息在相互联系中被自动激活了的“新相似块”,就是表象、情感以及初步认知行为产生的基础。与之同时,那些被激活了的信息,在总期望和目标的引导下,经过大脑内部反应器、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就能达到最后的认识。比如《燕子》一课的第四节,描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时,有这样一句话:“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对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虽然不甚明了,但燕子落在电线上的情景,五线谱的图像以及人们演奏乐曲的场景,早已是存贮在他们头脑中的“相似块”了。(如对这些情景、图像、场景小学生比较生疏或者已经淡忘,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录相、挂图、板书、现场演奏等手段帮助建立。)他们只要通过对课文的反复吟诵,把信息送入大脑,大脑就能把原有的相似块自动激活、调出,并与这些信息匹配,组合成“新相似块”,完成对这一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由此不难发现:“其义”之所以能够“自见”,主要是因为:当人的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通过神经网络传入大脑的时候,大脑就会把那些与输入的信息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组块自动激活、调出、匹配,从而组合成新的“相似块”,形成认知的功能。

第二,“其义自见”为什么非要“读”呢

依上所说,外界信息的输入当是“自见”的必要前提。而“义”是通过何种形式潜藏在“书”中的,理所当然是解决问题的客观依据。

众所周知,“书”是由汉字有序的排列组合构成的,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表意为主的符号系统。所以,汉字究竟是如何运载信息的,如何表情达意的,必须搞清楚。汉字的字形是能够表义的,但汉字的声、韵、调以及清浊都有表义的功能却常常被人忽视。

《元和韵谱》指出:“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深而远,入声直而促。”这也就是说,平声宽平,宜于表达和谐平缓的思想情感;上声劲厉,宜于表达沉郁凝重的思想情感;去声清幽,宜于表达清新绵通的思想情感;入声短促,宜于表达激越峭拔的思想情感。如《蚕妇》与《陶者》,虽然都是怨情诗,但《陶者》中的“瓦”和“厦”押的是上声势,而《蚕妇》中的“巾”和“人”押的是平声韵。吟诵《陶者》,你会感到那是一种直率的、强烈的、忿忿不平的谴责。而吟诵《蚕妇》呢更多的是一种悲切和哀怨,如泣如诉式的述说。

再者,即便是声调相同,韵脚不一,表现的感情色彩也会不同。比如《夜宿山寺》和《登鹳雀楼》,虽然都是平声韵,描写的也都是登临的情景,但《登鹳雀楼》一诗用的是“尤”、“侯”韵,属舌音,读起来平和舒缓,自然会给人一种开阔雄壮的感觉;而《夜宿山寺》,用的是“真”韵,属齿音,读来清厉细锐,给人的印象是神奇而空灵。另外,声母的清蚀同样也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王维的《鹿柴》一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上句的前四个字都是清声,读时必然会用力轻而气流直上;而下句的前四字都是浊声,读时必然用力重而声带摩擦震动较强。清浊对比,清幽静寂与嘈杂纷乱情景,静中有动的艺术构思便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以上的实例足可证明:在古代汉语中,无论是声、韵、调,还是读音的清浊、韵脚的疏密,都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后来,尽管由于语音的变化,有的字音原来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异,但总的说来,声与义对应的关系还是存在的,诗歌如此,散文亦大致相仿。上说假如不谬,那么,要把汉字运载的信息输入大脑,不看不读,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把上述两个大的方面综合,可以肯定:要让“其义自见”,必须“读书百遍”。

最后,顺便谈谈如何“读”的问题。从“读”的类型上分,无非是“出声”和“不出声”两种。“出声”的一类又可分为吟咏(简称为“吟”)和朗诵(简称为“诵”)。先说什么是“吟”。据北师大的王宁教授介绍:最早的“吟”是“叹”,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一种低低地、带调的诵读方式”。“吟”与“唱”大体相似,但它的旋律却可随着“吟”者内心的感受变化而变化,而节奏可因兴致而随意延长,结尾时多用鼻音,用哼出来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含于内而不宣于外,存于心而不传于人”的诵读,看重的是回归于心中的自我感受与体验。至于“诵”,则是放声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解后的情感表达。所以,阅读课上的读书训练方式,应当是以“吟”为主,边“吟”边“悟”,直至烂熟于胸,再放声朗读,以检验自己感悟与理解的水平。

言至此处,问题可以作结了。无论是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性来看,阅读课上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示范、指点、引导、启发下,让学生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去吟诵,并通过这一训练过程,让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去领悟其中的哲理,受到美的熏陶,铸就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高林生)


下一篇:学会钻研课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