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学生谈词语的揣摩

  2009-05-01 15:15:28  
与中学生谈词语的揣摩 与中学生谈词语的揣摩 黄小云 在阅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文章中的某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又不是翻翻字典或词典所能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认为,中学生要提高阅读能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与中学生谈词语的揣摩

                                   与中学生谈词语的揣摩                                                   黄小云  在阅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文章中的某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又不是翻翻字典或词典所能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认为,中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懂得怎样根据语言环境去揣摩词语。      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因为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是固定的,它的具体含义与语言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放在句子和语段中去理解它的具体含义。     有些词语的含义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否则就可能与作者的本意相悖。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叙述日本学生写给作者一封匿名信,信中的第一句话是:“你改悔罢!”托尔斯泰曾把这句话写在致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中。文章接着写道:“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这里的“爱国青年”一语是有特殊含义的,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绝非褒意。     有些词语在同一篇文章中意思是不同的。例如《二六七号牢房》一文写老爸爸贝舍克爱唱歌,文中是这样写的:“他用一种诚心诚意的爱来歌唱,他唱歌唱得那么欢乐,即使把A调唱成B调,把‘拉’唱成‘索’也听不出来。”这里的“歌唱”就是一般的、普通的歌唱的意思。在文章的后面又写道:“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这里“歌唱”是指革命人民要有“信心”,要为生存而“斗争”。足见,后边的“歌唱”一词的意思要比前边的意思深刻得多。      二、结合课文内容揣摩关键词语     好的文章像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怎样去分析理解它呢?从语言入手,尤其是要从那些关键词语入手。文章尽管形式多变,但总有“文脉”可寻,有“文眼”可探,起承转合之处,总多有关键之笔。     第一种:描写景物和动作的生动词语。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运用了准确而传神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课文用“碧绿”描绘菜畦,用“光滑”描绘石井栏,用“高大”描绘皂荚树,用“紫红”描绘桑椹;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说油蛉在“低唱”,说蟋蟀在“弹琴”,说鸣蝉在“长吟”;写斑蝥的烟雾像“喷”,形容何首乌的根用“拥肿”。这些词语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也渗透着作者幼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文中写雪地捕鸟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关键词语中有不少是动词、形容词,但也不能认为只有动词、形容词才是关键词语。     第二种是在结构上起呼应、承启、转折等作用的词语,抓住这类词语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极为有利的。例如《藤野先生》一文的开头便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样”是指下文所介绍的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也”是表比较的,与国内相比,即鲁迅先生在国内看到的一些青年不思救国、整日悠哉游哉的丑态,本已极为厌恶,没料到来东京,又碰到了这样的一些留学生。“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把作者失望、苦闷的心情表现出来了。于是便很自然地引出另一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此句既与首句呼应,又过渡到下文赴仙台求医和遇到藤野先生。像这样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词语,我们在阅读时切不应忽视。     第三种是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这种词语大多是在上文记叙、议论的基础上,用来加以概括、总结的言简意赅的词语。例如《松树的风格》的第4自然段,先概括指出松树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然后说明松树用途广泛,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以抒情的笔墨加以小结,赞颂松树为了人类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这一段文字最后落到“粉身碎骨”这一成语上,这就是关键词语。这一成语,把松树为他人谋利益而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和盘托出来了。同时,这个成语又把松树人格化了,为后文进一步赞颂具有松树风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埋下了伏笔,确实是画龙点睛的关键一笔。      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阅读时不仅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而且要深入想一想作者在此处用上这个词语的意图,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钻研得更透彻一些。例如,《“友邦惊诧”论》中写道:“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如果将此句改为:“只要有爱国心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这么一改,“爱国心”一词与后面的搭配也很顺当,但作者却不这么说,而是选择了一个表示起点更低的词语——“略有知觉”,言外之意是:只要稍微能听、能看,是个活人,有正常人的感官功能,他就能判断当前所发生事情的真相及其由来。这样就能反衬出国民党反动政府掩盖事实真相、血口喷人的罪恶行径。另外,在理解词语时,还应注意词语使用中所包含的轻与重、褒与贬、庄与谐、正与反、直与曲等感情色彩,这样对阅读文章,对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提高欣赏水平是极有帮助的。     总之,只要我们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居高临下,鸟瞰全篇,站在全局的高度反复吟咏,就能学会如何揣摩词语,并领略其中的妙处。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