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2009-05-01 15:16:58  
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以新课标作指导 为新课程做准备 ——“渗透课标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会议总结 安溪县教育局 汪小安 2002年11月29日 各位校长、主任、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以新课标作指导 为新课程做准备 ——“渗透课标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会议总结 安溪县教育局 汪小安 2002年11月29日 各位校长、主任、老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今天就要结束。怎么评价这次研讨会?会前,有人认为会开得早了。会是不是开得早了?会议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听取教学反思和城关三小的经验介绍,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全体与会者对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认识到今后实施新课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深远意义,这是会议最可贵的收获,也说明会议开得适时,为明、后两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作了认识上准备,舆论上的准备和教学实践上的准备。 我想,这次会议归纳起来,有以下收获: 一、从三小的教学实践坚定实施新课程的信心 三小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数学主要以修订大纲为指导,自然以试用大纲为指导,思品课以《小学思品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渗透新的课程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和老师认识到,修订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有一致的东西,如语文的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在体现“时代性、人文性、实践性、灵性、创新精神”方面精神基本一致,而新课标在“鲜明的理念”,“立体化的目标”及“有效的指导”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因此,实施修订大纲,渗透课标精神,两者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得益彰,既为实施修订大纲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的空间,同样为今后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三小的领导和老师还认识到,根据修订大纲修订或编写的教材,虽然不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最佳载体,但它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方面,还是有出色的表现。用好现行教材,就能在今后用好课标教材。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者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实行新课标新课程是可行的,是可以走好这一步的,从而坚定了实施新课程的信心。 二、从三小的实践看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   三小的领导和老师在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程目标的三维性与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教师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不熟悉,不熟练或使用不当使教学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旧的教学观念的顽固与尽早转变教学观念 的要求之迫切存在极大的矛盾。从三小的实践和体会中,与会代表感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认识实施新课程的艰巨性,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才不会陷入盲目的乐观。 三、从三小的实践体验实施新课标的适时性 三小在“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中,做到:领导有责任心,教师有积极性,学生有基础。领导有责任心,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到教研室主任,既分工又合作,使工作能有条不紊、深入地进行,在分管领导几次出差的情况下,研讨会筹备工作仍卓有成效地进行,足以说明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和协调一致。教师有积极性,每个教师都能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付之实,和做好点滴经验的积累。学生有基础,由于老师都能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好开端,待以时日,就有好基础。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代表一致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开始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是适时的。 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还要做那些工作,下面提几点建议: 一、 从三个维度认识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纲要》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不单纯是学习方法问题,而是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这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有更具体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有关“阅读”的学段目标共有10条,其中涉及知识、能力的有7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3条,如“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活,对感兴存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且,每一条均涉及过程与方法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就明确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并反复使用“经历……过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具体明确地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目标》部分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 纵观《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情感态度上的问题,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乐于探究,另一方面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感悟、体验。如果只是把它单纯地作为学习方法问题,那是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教学实践中将出现严重的失误。 二、 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思品与生活》都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概括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的作用主要有: 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思品与生活》指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要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有多重要。 2、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品德与生活》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探究 学科不同,探究方法也就不同,教师的指导也要不同。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是感悟和体验,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中的探究,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思品课中的探究,主要指在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中形成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挥,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科学教育,学生主要是学习科学探究,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学生”。 此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的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习要有学生的主动性。 三、 渗透课程标准精神,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 在教学中“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好高鹜远,而是面向实际,适当超前,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抓手,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为此,强调以下几点: 1、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学习修订大纲(大纲)结合起来,并以修订大纲(大纲)为主,找到新课标与修订大纲(大纲)的共同点和新课标的发展处,全力实施修订大纲,同时渗透新课标精神,使新大纲的实施有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天地。 2、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大修订教材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在大修订教材中,如何体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特点,要把它一一梳理出来,在教学中,既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又要尽量弥补其不足,尽量体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3、要改进已掌握的教学技能和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转化为相应的教学技能,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深入到教学中去。要努力掌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技能,比如:(1)创设情境的技能。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适合学生体验的条件,引发学生的思维等。(2)引导讨论的技能。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的讨论,讨论的问题的提出,讨论的时机的掌握,讨论的引导等。(3)讲解的技能。讲解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给学生释疑解惑等。还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我们有不少老师在学习新课标中有不少好的设想,希望能在教学中和广大老师一起完成从设想到技能的转化,使更多教师和学生能从中受益。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施新课程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为我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才智。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