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2009-05-01 15:08:57  
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紧扣文题   展开教学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     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     一、因题设疑,以疑启思,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之一。利用文题设疑求答,就像机器添加了润滑油,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方向,一定的学习心理。在教《珍贵的教科书》时,我在解题时对学生说,教科书是同学们必备之物,就像我们吃饭时的碗筷一样。新学期开学,当你拿到新教科书时,你感到它的珍贵吗?可是题目却用了“珍贵”一词,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请大家阅读课文。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增,思维被调动起来了。读完之后,我让学生回答教科书“珍贵”所在,发言特别踊跃,教学效果很好。 二、理解文题,抓住线索,把握重点   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理解文题从而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如《高大的皂荚树》这类题目的写作重点较明确,只需提醒,学生可以明白了。而有的同比较含蓄、隐晦,只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理解。如《登山》,老师一般在解题时,只是说课文写列宁走过险路登山,让学生思考列宁为什么要走险路登山?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叙述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的段落,学生马上发现这些段落只是全文的一半内容。这样,学生有了疑惑。然后我又让学生在余下的段落归纳还写了什么内容?很快,学生概括出课文还写了日出景象和列宁毅然决然走险路下山的事,最后向学生点明题目《登山》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重点是列宁走险路自觉锻炼革命意志。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描写列宁走险路的句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列宁的言行,体会小路的险,感受伟人的勇气和魄力。     三、对比分析,明确中心,品味构思     对于题材、体裁、写作方法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的文章,通过对题目的对比分析,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如学习《倔强的小红军》时,我让学生与《小珊迪》和《倔强的小红军》的题材、体裁和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注重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以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互交替铺展情节,甚至主人公的结局也以死告终。从题目看,《小珊迪》文题平淡、苍白,这与作者要表现小珊迪的悲惨遭遇,揭示资本主义罪恶制度有关;而《倔强的小红军》则明确揭示了人物的倔强性格。《小珊迪》歌颂了手足情深、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倔强的小红军》则歌颂了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小珊迪命运悲惨,可怜可悲,令人同情、心酸,他的死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我”同情之余,内心是无奈;而《倔强的小红军》中小红军行为悲壮,可歌可泣,令人感慨、激昂,作者(陈赓)悲痛之余,心中是悔恨的。这样通过文题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了这两篇课文虽然体裁、表现手法、人物类型都基本相同,但写作目的不同,中心思想自然有差异,所以在构思、材料安排上要为中心思想服务。《小珊迪》的“我”先误认为“可能上当”再详细道出实情,死前的细节描写“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表现了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倔强的小红军》的小红军用极为机智的办法谢绝陈赓的帮助,后来陈赓从联想中醒悟到自己被小红军“假装”的样子“骗”过了,他回头找到“倒在地上”的小红军,掏出小红军的干粮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这个细节把情节一下子推向高潮,这样构思有力地深化了中心思想,这“牙印”刻下的是小红军赤诚的心,坚强的意志。     四、以题导写,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文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课文作依照,学生在对具体的文题时如何审题、选材、构思、布局、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会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得到许多直接的感受,很好地发挥课文对作文教学的范例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效果就显而易见。主要方法有(一)仿写。学了某一篇课文,设计一个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教了《高大的皂荚树》后,写《茂盛的榕树》。(二)迁移。迁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渗透、运用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将课文题目略作变化,成为作文题目。讲了《海滨小城》,换一个地点写樟村东江公园。因写作对象不同,学生模仿时必然进行必要的创作变化,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改变题目原文的意思,将课文体裁改变,进行改写、扩写,也可以达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了古诗《寻隐者不遇》,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成记叙文,描写“我”与童子三番问答的情景和人物的神态、心理变化。因原诗以答代问,要改写成记叙文,必须展开想象,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目的。学生动起笔来有例文可依,因而言之有物,趣味盎然。     总之,我们重视文题的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