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2009-05-01 15:06:27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指九十四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在经历了几天的讨论以后,我的一篇《为儿童创设真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指九十四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在经历了几天的讨论以后,我的一篇《为儿童创设真实交际的情境》写出来了。我把它放到了网上。这篇文章,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原文如下: 为儿童创设真实交际的情境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写作教学改革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教研室  高启山   谈到写作教学(原称作文教学),语文教师最犯愁的是为数不少的小学生不喜欢写作。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   我们还是从“为什么写作”这个动机的问题谈起吧。   先分析成人。成人中有一部分人属于“当了作家的或想当作家人”,他们以写作为职业或想以写作为职业;有一部分搞专门研究的人,他们有了研究成果,需要发表交流;有一部分人在各个部门专门搞文字工作的人(一般是机关),他们需要写各种各样的公文……总起来讲,成人中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是要搞专门写作的。大多数人一般情况下不写作,除非必须写时才写一写——异地亲朋交往写信,年青人谈情说爱写情书;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网聊天时必须用文字来“谈话”;有人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日记;还有,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写一两篇论文……   但,无论经常写作的人,还是经常不写作的人,他们写作时都有一个前提——客观上或主观上需要写作。想写也好,不想写也好,成人是为工作、交往、抒发内心情感的真实交际需要。一旦没有了这种需要,没人硬逼着自己写作   再分析小学生。小学生为什么写作?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又很难回答的问题。说容易: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为长大能写作,做好准备呀!为了考试,语文试卷里,写作可是占好大的比例呢。为了提高认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美好的情操……用处大去了。但,这都是我们成人的想法,是我们成人、我们教育者为孩子们的将来所想的。对小学生来讲,却很难了:他们除了可以背出(极有可能背不出)我们讲的这些大道理,写作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为考试。别的,对他们来讲,真的太难了。   我在人教网上与一位中学生聊天。他认为作文太难。我讲:现在上网,你不是在用文字“写”吗?他说:这不是作文。我讲:今天聊天的内容和经过,你就可以写成作文呀?他说:老师不让写这样的作文。我半天无言。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写什么样的作文呢?他们需要写让的,我们不让写,而我们让写的,他们又不需要。   ——“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怕写作”的主要原因:教者没有能够从学生的内心真实需求出发来安排、实施写作教学。写作没有成为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 怎样才能使写作成为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先从“交际工具”的角度来分析:写作属于语文中的“文”。从交际的角度来讲,写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我个人理解:写作的前提是(也就是为什么写)交际的需要。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流)。写作是为交际做准备的过程。当一个人写的时候,交际并没有实质性地发生——当写完了,书面的东西给人看的时候,交际才发生了。学生写作,同样也是交际的准备过程——为了交际才写。当学生需要交际时,内心需要写作的强烈需求才会产生,对学习写作、练习写作才会感兴趣。       成人为了交际才写,有主观或客观的生活、工作的真实需要。小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游戏,怎么能和成人来比呢?他们也需要写作为交际做准备吗?   好,我们来分析以下儿童生活本质特点。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儿童课外生活主要的任务是做游戏——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又会发现,他们是在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的生活:过家家——成人居家过日子、搭积木——建筑、叠飞机——科技制作、“玩游戏坦克大战”——打仗……在儿童的游戏中,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成人生活的影子,而且非常有创造力。只不过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操作,让成人感到很幼稚。我们再对儿童的课堂学习进行过比较,还能发现:儿童更喜欢那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搞各种比赛,极少有儿童“喜欢听讲”(特别是枯燥传授知识的“听讲”)。实际上,儿童“用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本身也是在“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的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儿童生活的本质是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的生活。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是模仿成人生活的实践,特别是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生活的实践。在这样的实践,学生的主体品质得到了张扬,实现了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话题回到小学生的写作上。儿童生活的本质是在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的生活,他们在这样的生活中同样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交际”,需要“用书面写作来为交际做准备。”——有了喜悦,希望讲给别人听;成功了需要告诉别人,换来表扬或与人分享;有了“研究成果”需要转换成文字来向别人介绍、交流;对了,他们还喜欢模仿专门搞文字的成人“办报纸、发表文章、出书”……这都是交际。 关于学生的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生怎样才能使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我在网上读过魏占峰的一篇文章《真实的写作》。他讲道:“写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总之,是有所为而作。”   魏占峰的这段话表达出了这样的一个思路:为这真实的交际而写作——与真实的生活相结合——表达真实的信息、真实情感。要表达真实的情感,需要真实的交际情境。   儿童“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   成人生活的真实,不等于儿童生活的真实。在儿童看来,“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的生活”是真实的——他们的内心感到了这样生活的真实,在这样的生活中,荡漾着他们真实的情感浪花。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写作教学当如何改革?   笔者的观点:依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为他们创设感兴趣的、“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来进行“真实”生活实践,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真实的生活素材,产生真实的表达交流需要,进行真实的交际。在这样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请看下面教学设计实例: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第六册语文《积累与运用(三)》   习作要求: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你留意过早晨美丽的景色、晨雾中人们忙碌的身影吗?......走进校园,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你又想过什么呢?请你以“早晨”为范围,选择你印象深的人、景或事物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一下。   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教师设计了一个“模仿记者采访”这样一个系列活动。   活动之一:“人人作小记者,采访早晨好新闻”。   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发生在早晨的一件新鲜事(也可以是一个让人感到新奇的人物、一处有特点的景物)。老师介绍以后,给学生介绍这则“新闻”是怎么样得来的。然后,为学生布置任务:班上要开展一次活动——“人人作小记者,采访早晨好新闻”。任务布置下去以后,给学生讲“新闻”的特点——“别人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说出来别人都感到新鲜。”接下来请学生讨论:可以采访什么?都可以到哪里去采访?怎么采访?有哪些方法?采访的结果以什么方式出现?等。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采访目标(人、景、物、事均可),同时也给学生解释清楚:“采访,可以问、听、看,还可以搞访谈和相关的资料收集”。   学生“采访”的过程中,教师留意观察学生的采访结果,以次发现学生在观察了解生活时存在的“角度、方法、记录”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要求学生把“采访”过程中“新的发现”记录下来(也可以拍照片、录像、录音)。   活动之二:早晨好新闻发布会。   布置学生认真进行准备(进行资料的整理、写成文稿)。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资料整理等书写方面的活动给与指导。指导主要面向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学生存在典型的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集中指导。   班上举办“早晨好新闻发布会”,学生自己主持。每个人一口头的方式是大家发布新闻,其他同学可以针对部分同学的“新闻”提出问题,请同学解答。   活动之三:办一份“晨报”。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采访结果写成小文章。教师对学生为“办报”而进行的写文章活动进行指导。指导以个别化的方式为主。如果学生采访的结果停留在“照片、录像、录音”上,教师可引导并指导其转换成文字形式。“发表”在自己小组办的“晨报”上。办报时,除了刊登自己的文稿,还要为“报纸”配上报头、花边、插图等。全班办完以后,将各小组的“晨报”张贴在教室合适的位置,组织学生参观。   这样的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写出来的习作自然真实。他们需要交际,交际带给他们满足,帮他们学习成功、实现自我。因此,他们喜欢这样的写作。   创设真实交际的情境,是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来思考的。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是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呢?   华东师范大学夏家发在解读“语文工具性”时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为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除了涵盖语言基本功能之外,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得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思想情感、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上的影响。”“就课程系统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即,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按照夏教授的分析,“语文的工具性”包含了交际以外的其它工具功能。在为学生写作创设的“真实的交际情境”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的实践,认识事物、体验生活,进行实践操作,的确能够使学生“受到的思想情感、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上的影响。”同时,这样的活动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运用各学科、各门类的知识,写作又成为了工具,促进了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比如: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写作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创设这样的情境,是否能够体现于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呢?   我们再来看夏家发的论述:“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活动。是因为生命活动才使得语言及其文化有了今天这样的多姿多彩。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语文实践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特定的时空和对这种活动的特别的理想。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当然是人,语文教育的主体也是人——一群特殊的人——教师与学生。”   我们按照这样的思想,从学生内心的基本需求出发,来安排写作教学,来“创设学生真实交际得情境”,这正是写作教学的人文性表现。   写作教学能够与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合一吗?   新课程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同时,又倡导“课程整合”的理念,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原来隶属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呢? [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