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亲证“月夜鸣蝉”

  2009-05-01 14:52:12  
朱自清亲证“月夜鸣蝉” 杨建民 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园写下了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30年代,有一位陈姓的读者致函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朱自清亲证“月夜鸣蝉”

杨建民   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园写下了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30年代,有一位陈姓的读者致函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便向周围的同事询问,出乎意料,同事大多同意那位读者的说法:蝉子晚上不叫。但似乎不够权威,朱先生便写信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刘先生大约也没有亲身经历,便翻阅多种有关昆虫的著作。几天后,他拿出一段书中的抄文,对朱自清说:“好不容易找到这一段!”抄出的这段文章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作者却清楚地听到它们在叫。   拿到这样一段抄文,本来是可以成为证据的,可朱自清因为昆虫学家刘崇乐自己并没有表态,只说“好不容易找到这一段”,故恐怕那段抄文只是例外,他便在复读者信时,告诉他请教了专家,专家也说夜晚蝉子不叫(是朱先生从刘崇乐先生态度上判断的),并表示,以后散文集再版,他将删掉“月夜蝉声”的句子。   过后的一两年间,此事常常萦绕于朱自清心中。他便常常夜间出外,在树间聆听。不久,竟然两次在月夜听到蝉的叫声。   抗战初期,那位陈姓的读者,发表文章时引用了朱自清给他的回信,又引了也因提到“夜间鸣蝉”招来怀疑的王安石的诗《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读到此文,朱自清当时便想告知,自己对昆虫学家的话有所曲解,并且自己的确有不止一次听到“月夜鸣蝉”的新经验。这不仅能为自己文章作证明,同时亦可对王安石《葛溪驿》诗怀疑的注家作一个明确的回答,因为这诗句也久无定论。   当时战事爆发,学校转移,生活匆促,朱自清就没有写出这封信。但是,自己的散文集再版时,他却没有删除“月夜蝉声”的句子。后来还专门写出文章,提及此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6.13)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