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考场作文运用材料能力•回归名著(网友来稿)

  2009-05-01 14:54:02  
(第22讲)考场作文运用材料能力•回归名著(网友来稿)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05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网上连载

【要义解说】

这几年,高考作文中回归名著的文章较多。借鉴名著名篇来创新我们的作文,其实质就是要在课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创造,将原作中的形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22讲)考场作文运用材料能力•回归名著(网友来稿)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05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网上连载

【要义解说】

这几年,高考作文中回归名著的文章较多。借鉴名著名篇来创新我们的作文,其实质就是要在课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创造,将原作中的形或神“克隆”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对原作进行再创作。

【策略解读】

1.复原法。在借用原作的部分情节、基本不改变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情况下,试着将原作中的时代背景“移送”到现实生活中来。如2001年高考佳作《故事新编》。文中沿袭了原作中未庄的地理环境、阿Q的身份、性格特征甚至是他的说话口吻,并且将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如王胡、小D、小尼姑等也搬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只是将“阿Q时代”复原到了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通过阿Q创办日用品公司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最终破产的故事,形象地揭示出了“需要诚信”这一主题,令人叫绝。

2.延伸法。由原作中的某些特定情节岔开,借助想像,进行合理而大胆的补充和发散,使原有情节的发展改变方向,沿着作者自己所设定的思路延伸,这样便能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文章。围绕《西游记》,以“西天取经回来之后”为延伸范围,在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将故事的背景置换为现代社会,联系现实进行延伸创作。我们可以想像孙悟空开发花果山开发旅游项目,可以写唐僧为旧强权力巩固地位而故意刁难徒弟让其下岗,可以写猪八戒开公司招聘职员。形式活泼,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3.链接法。古今中外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或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精彩纷呈,搞一个典型(或传奇)人物的杂色拼盘,也是作文创新的好作料。穿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使文章具有极广阔的背景,主题也会有深度。2003年的高考佳作《八戒破产记》,就请出了八戒、悟空、嫦娥,八戒憨呆好色,悟空洞察奸邪,嫦娥诡计多端,将古老的故事与全新的现实生活内容融为一体,人物栩栩如生,主题鲜明生动。

4.反设法。就是改变原有的故事情节,或逆水行舟、反向而为,或另辟蹊径、以一个全新的情节对原有情节进行置换。有位作家曾经“反设”过《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当关羽终于完成使命见到兄长刘备时,由于刘备听信小人谗言,怀疑关羽和自己的夫人这对孤男寡女终日厮守一处可能会出现“婚外情”,而对关羽冷眼相对,处处刁难,结果迫使关羽离开刘备远走他乡,兄弟感情就此破裂。

当然,借鉴名著名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吃透原著的精神,对原著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有深刻准确的把握;二是要有自己独到的会心,或多或少要有一点创造性的发挥,而不能生搬硬套;三是要巧妙地扣合话题,文章的内容要符合话题的要求。

【例文解剖】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悟空再打白骨精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他一路上养成的疾恶如仇的习惯依然保留着,天天到处降妖捉怪,为民除害。

一天,悟空驾着筋斗云巡游时,竟然又听到了白骨精的名字,当时就气得火冒三丈,想当年曾害人无数、离间他师徒、变化了三次均被打死的白骨精现在居然又复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怒气冲冲地来到阴曹地府,要找阎王问个明白。

阎王闻听当年的那个泼猴又来了,不由得浑身直冒冷汗,赶忙列队迎接。

“好你个阎王,竟敢放纵妖怪胡作非为,你说,白骨精怎么又复活了?”刚见面就是一顿训斥。阎王心惊肉跳地答道:“自从白骨精被大圣您打死以后,她的魂魄就被带到了地狱。经过狱政科多年的教育和劳动改造,她已改邪归正,弃恶从善,后来投胎转世为凡人,再后来经过苦心修行,现已位居仙班了。”“纯粹一派胡言!白骨精也能改造成仙?”悟空正准备愤然离去,适逢太白金星因公事来到了阴间。太白金星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圣,你不能把人家一棍子打死啊!她现在与以前确实大不一样了,前不久我还见她帮助他人呢。”悟空气得暴跳如雷:“凭我的火眼金睛,我啥时看错过人?她是不是给你们送礼了,你们净帮她说好话?”言毕,腾云而去。

悟空专就此事又去问当年的师傅唐僧。唐僧道:“为师最近赋闲,很少出去,对外面的情况所知甚少。不过悟空,我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要总是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问题。你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哪一样不是在变化着的啊?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你千万不要再像以前那样鲁莽行事啦!”

悟空表面上接受了师傅的意见,可他转过身就嘀咕开了:“师傅居然向着这个坏东西,你就不想想咱们当年被她害得多惨,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想到此,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决定再次除掉白骨精。

悟空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白骨精,不由分说举棒就打。白骨精哪是他的对手,不多时就死在了他的金箍棒下,悟空满意地去了。

不久,悟空接到天界法庭的传讯。法官指控他好坏不分,滥用职权,滥杀无辜。结果他被撤消了斗战圣佛的官职,还被判面壁思过三百年。

丢了官,判了刑,悟空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禁为没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悔不已。

解剖:本文别具匠心,让取经归来、已成正果的悟空“再打白骨精”,这就设下了悬念:“白骨精”已死,为何再打?打的结果如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了。读文后方知,悟空此举,不仅不是为民除害,反倒丢官判刑,究其原因,是“白骨精”已经改恶从善,甚至位列仙班,而悟空仍用老眼光看新妖精,盲目自信,不听取阎王、太白金星乃至师傅的良言劝告,自以为是导致了自食其果。这种新颖的构思、别致的手法使文章不但极其巧妙地扣住了话题,表明了观点,而且含蓄地给世人以警醒:有火眼金睛、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因过分相信自己、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都可能铸成大错,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这篇借鉴名著的考场作文堪称佳作!

【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王进了一家公司。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原本很有优越感的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计算收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却很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下次注意就是了。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

请以材料的中心内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解析:工作生活中的随意、不专心,让自己丢了饭碗,但工作可以再找。可是在人生困境中,心态的乐观不容忽视。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终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作者:江苏省镇江中学陈乃香)

作者邮箱: 13952865227@vip.163.com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