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教师中心稿)

  2009-05-01 14:50:37  
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教师中心稿)


河南南乐一中 邮编:457400
E---mail:lsh_123@eyou.com

文句衔接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题型之一,基本是年年出现。衔接题是命题人从原文中抽出一段话,然后,设定几个相似选项与原文放一块以供选择,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才能准确、快速做答,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教师中心稿)




河南南乐一中      邮编:457400
E---mail:lsh_123@eyou.com

文句衔接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题型之一,基本是年年出现。衔接题是命题人从原文中抽出一段话,然后,设定几个相似选项与原文放一块以供选择,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才能准确、快速做答,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陈述对象一致
    有的衔接题,命题人有意在选项中把陈述对象“偷梁换柱”,使前后陈述对象发生改变,以干扰作答。如:
    填到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侦察,中午12时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款和赃物。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款和赃物。
答案应为D,因为A和C项的前一个分句将陈述对象换成了“犯罪嫌疑人”B项的后一个分句则换成了“赃物和赃款”,只有D项与原句保持了一致。
二、句式一致
只有保持句式一致,才能使整个句子语义流畅、节奏感强,取得一个好的表达效果。如: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每逢深秋时节,(a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b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②赵院长总保持着学者的风度,(a脊背挺直,面容和蔼,b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金丝眼镜后面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答案应为D,因为①句括号后“松竹山茶”是名词性的四字短语,a项后半部分“俯瞰槐榆丹枫”是动宾结构,b项后半部分“槐榆丹枫”才是名词性的四字短语,b比a更恰当,因此排除A和B。②句括号前“学者的风度”是偏正结构,而a是主谓短语,b项才是两个偏正短语,因此排除C项。
三、前后照应
有些题的某个选项与前面或后面能够相互照应,使结构严谨,意思完整,中心明确。如:
在下文划线处,依次填入哪组词语最恰当(    )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 
        。
①黑暗的深渊
②貌似善良的虚假
③深恶痛绝的狡诈
④犹豫之岸的彷徨
 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应为D项。因为,分析原题结构,“我得到了┄┄,便告别了
┄┄”,可知,后面所填内容正好和前者有对应关系。“黑暗的深渊”应与“光亮的一闪”照应,“貌似善良的虚假”应与“真诚”照应,“深恶痛绝的狡诈”应与“友情”照应,“犹豫之岸的彷徨”应与“希望之舟”照应。故选D。
四、语境统一
有的衔接题,从其它角度都无可挑剔,那么,我们就应从语境的角度入手加以区别、分析。如: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代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答案应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境测试题,从语法和语句搭配的习惯看,各选项都可以。但从语境角度分析,情况就不同了。题材反映的是:几处坟地,破碎的石碑,字迹模糊,四周寂静。营造了一种萧条、肃杀、破败的氛围。A项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清新明朗的景色都与语境不合,C项描绘的景色虽然跟下一句一致,但角度不对,“矗立在江对岸”又怎能望到江对岸坟地石碑上的模糊字迹呢?不合情理。因而只有B项才与上下句最衔接。
五、因果条件有
有的衔接题,从原句中抽出语句后,打乱顺序,重新排列,以干扰做答。这时,我们就应看一下分句及成分间的因果条件先后,然后加以分析做答。如: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认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他教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书。”        ,所以他主张要扩大眼界,扩大生活范围,“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A. 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才有丰厚的“库存”。
B. 这样,才有丰厚的“库存”,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C. 生活有丰厚的“库存”,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   罗枯肠,无从下笔。
D. 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因为生活有丰厚的“库存”。
答案应为B。因为,“这样”是承前指鲁迅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书”这句话,而这句话是有“丰厚的库存”的前提条件,因而首先派出C、D。又因为“丰厚的库存”是“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的原因,所以排除A,故应选B。
六、符合说话习惯
有的句子或短语,原本没有先后顺序,但是,人们在平时说话时,约定俗成已有了先后顺序。如:
下列格局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变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大量的阅读书籍,(a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当代的、b现当代的、古典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经过三年的准备,1985年秋,他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②奶奶年轻时天资聪明,心灵手巧,不仅(a能读书写字,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红,b做的一手好女红,而且能读书写字),很被村里人看重。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答案应为B。因为,①组,我们一般习惯的说法实现古代的、后现代的、先中国的、后外国的,因次排除C、D。②组,习惯上,女子首先说能不能作一手好女红,然后才说能不能读书识字,因此,排除A,故选B项。
七、顶真酣畅
顶真修辞的好处就是上递下接、圆合无缝,读来语气连贯、语势酣畅。如:
填入下面横线出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      。      。      。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①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②江中只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
③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
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
⑤湾形酷似一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
⑥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应为A。因为,①中与前句“富春江裙裾一闪”构成顶真修辞,③句与①句构成顶真,而⑤句与前者陈述对象一致,①③⑤读来语气连贯衔接紧密,故选A。
八、语脉紧承
后者紧承前者说下去,使句子显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如:
下列各具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出上船的时候,(a天色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B,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天色还未断黑),是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江流如带,(a,从远处飘来,波光闪闪、雄浑、强健  b,波光闪闪、雄浑、强健,从远处飘来)带着一股野性。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答案应为A。因为,①中a句的顺序紧承前者的语脉,故排除C、D。②句中a中的“从远处飘来”紧承前者江流如带结构比较严谨, 因此应选A。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文句衔接题的解法还有许多。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所谓“题无定法,题必有法”。只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总结、多注意,相信我们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