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2009-05-01 14:29:28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网友来稿) 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应该在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气息 ,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进行。然而,长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一篇美文被条分缕析,分解得支离破碎,一块块地填给学生。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网友来稿)     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应该在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气息 ,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进行。然而,长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一篇美文被条分缕析,分解得支离破碎,一块块地填给学生。社会各界和家长都曾对这种现状提出过尖锐的批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任务呢?我以为应该从人的因素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二方面找原因,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教师:大胆地“放”,变“灌”为“引”   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在语文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被教参上固定的教学目标束缚了手脚,而教师们又以同样的绳索去束缚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这样的以灌输为基本方式的教育氛围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必须大胆地放弃,放弃老经验、旧方法,放弃教参、资料库,甚至放弃师道尊严,将自己融成学生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唯有如此学生才敢于讲真话,讲出新思想。这样充满民主气氛的课堂无疑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要使多年来适应了“嚼碎了喂”的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恰当有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引导不是牵着鼻子走,不是撬开学生的嘴巴灌,而是为学生的“人性之流疏通出正确的渠道,让生命与发展呈现出活力与生机。”因此教师的“引”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教师要能创设出情境,并把学生引导到这样的情境中自由地采摘闪光的思维之果。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放弃束缚之后并没有真正轻松,担子更重,因为要使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讨论,生成出自我教育的力量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自主活动的主体,其作用必然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主动去“找”,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授之以渔”的任务,但作为学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师所授之“渔”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 ,便会失却自己的个性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看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之后,主动地去“找”,去“找”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个“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去“找”呢?   一、加强诵读   积累存储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一个人在少年时“多记性,少悟性”,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记忆优势,多背诵积累一些典范的诗歌和文章,增加一个人的语言库藏,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们确定了以“读”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首要原则。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应以诵读为先导活动,并把读贯穿在一篇课文教学的始终,变换多种读的形式。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说“我至今忘不了你教《春》时叫我走上讲台读课文的情形,它增强了我的自信……”。确实,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多数内容是学生自己“读”来的,而不是教师“教”给的。   需要明确的是,“读”的活动决不是单向的主体声音对课文文字符号的转换活动,“读”的过程是主体对读物内蕴主动建构的过程,事物的形状特征、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在主体内心逐渐生成。所以“读”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位活动。   二、创设情境    研究讨论   语文课本的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真切的意境。教师借助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生成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通过图片演示、音乐渲染、角色表演、想象描述等实体操作活动,使师生共同进入课文那种形象化的真切情境之中。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或非语言活动的对应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内省体察。学生的这种形象体察必须上升为理性的思想,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质的飞跃,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的交流竞争,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 。比如教《雷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朴园是个十足的反面形象,是不是他就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了呢?”学生的讨论很踊跃,虽然这些讨论有悖于已成的定论,但毕竟打破了单一僵化的思路,使作品的形象更丰满,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确定目标,不必拘泥僵化的现成答案,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只有借助语文课堂这块阵地,让情境体验的非理性活动与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主体,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因此,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活动。   三、应用迁移   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应用来检验,语文课堂同样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检验的主阵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才具有强的迁移力。学生力求对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力争用多种实例加以证明,这样知识才能迁移。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继续创设广泛应用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增强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在评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时学生明白了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作者、历史人物,也明白了文学作品作者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不能不在作品中有所反映的道理。后来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观点再对此进行评价时,学生便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迁移活动应该是检验活动,是成果展示的活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上面三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去找,找内容,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习——学会——会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自读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世纪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人的各种生存能力,塑造完善主体人格的教育。让我们从语文课堂入手,恢复它的人文气息,加强它的文化底蕴。教师大胆地放手,学生主动去探索,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相信,21世纪中国的教育必将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