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阅读教学中的随机训练

  2009-05-01 14:35:56  
试谈阅读教学中的随机训练 一、清晰模糊处。教学中,一旦学生认识理解出现模糊,教师可即时点拨,使每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明确、清晰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中“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一句,是理解周总理生活俭朴品质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试谈阅读教学中的随机训练

 

一、清晰模糊处。

教学中,一旦学生认识理解出现模糊,教师可即时点拨,使每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明确、清晰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中“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一句,是理解周总理生活俭朴品质的重点,到底花生米有没有多呢?对此,学生往往无法确定,故教师需加以引导,随机训练:①了解目的:这句话写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②了解关系:作者是以什么突出总理生活俭朴的?(以花生米少)是如何写出其少的?③明晰概念:到底花生米有没有多呢?从哪里可以看出?(由上文“两杯茶”可知值班室的同志预备的是两个人的晚餐;句中的“好像”对此也作了暗示)由此可见什么?(往日的花生米就更少了)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准确、清晰、深入理解语言的训练。

二、统一矛盾处。

由于认识理解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往往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矛盾”答案,我们可围绕目标,巧用“矛盾”,引导思辩,以统一认识。如阅读《在仙台》,对“鲁迅在仙台颇受优待”的理解学生往往出现“是优待”与“不是优待”的矛盾答案。正确理解这一点是深入理解课文中心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找出“颇受优待”的具体内容(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接着,抓装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引导理解“操心”的程度。再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看有没有受到优待,从而使学生明白:①当时正值清末,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受人歧视,鲁迅先生在仙台能受到“学校不收费”和“几个职员”为他的“食宿操心”的待遇,应该算是一种优待,这说明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②虽然几个职员作了努力,但鲁迅搬家之前住处蚊子颇多,搬家后又要吃难以下咽的竽梗汤,严格地讲又并不能算是优待,但这几个职员是无能为力的。这说明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

三、突破疑难处。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点,如与理解中心关系密切,教师可巧妙运用这些难点进行训练。如一教师在引导阅读《春蚕》时,学生提出:既然学费来之不易,课文为什么不将“我”刻苦学习的情景写出来呢?这说明学生对“材料选择”与“中心表达”间的关系不能理解。该教师便这样顺势引导: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表现了什么中心?——由内容明确中心;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一目的选择了哪些材料?——由中心明确材料;③把作者刻苦学习的内容写进去可以吗?为什么?——由假设得出结论(这样写课文就缺乏明确的中心了)。这就使学生具体理解了中心与选材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了“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选择材料表达中心”的训练。

四、探究肤浅处。

课文有些内容虽不是理解的重点,但教师也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探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仙台》中有这样一句:“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说明留级学生对藤野先生不尊重,与课文中心相悖。这样理解显然浮于表面,故可联系下文“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引导理解:“他们”指谁?“他们的话”指什么话?“大概”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这告诉我们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留级学生所说的“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是假的,而穿衣服“模胡”这是真的,作者这样写旨在以藤野先生穿衣的“模胡”反衬其“治学严谨”,说明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这样引导,可防止学生理解中的浅尝辄止,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五、巧用精妙处。

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聪明”。为此,教师可捕捉其答问理解中的精妙之处,借机训练。如阅读《将相和》,一位教师提问:“秦王说愿意拿15个城换和氏璧,赵王和其他大臣有何表现?蔺相如表现又如何?”一名学生回答:“赵王和其他大臣左右为难,无可奈何,而蔺相如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该生答问中的词语选择得恰到好处,概括了课文内容,突出了人物特点。由此教师受到启示,而在后文阅读中安排了如下训练:(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成语)“蔺相如见秦王对璧(爱不释手),根本不提交城之事,便假说璧有斑点,要回宝玉,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提出要秦王举行个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采取的是(缓兵之计);举行典礼的日期到了,可他已派人将璧送回,来了个(金蝉脱壳)。”这样引导,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六、选择质疑处。

学生质疑往往能反映出他们智慧的火花,我们可巧妙捕捉,借机训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这么一句:“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一教师在引导阅读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溪水这么多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对此教者课前并未考虑,于是他当机立断,引导训练:①完善句式:先引导思考:“溪声时时变换调子是说什么?”(水声时而高时而低,以呼应前面的对应句)接着引导学生搞清楚:“宽”和“窄”是说水面,“缓”和“急”是说水速,“高”和“低”是说水声。最后引导填充:“水面(时而宽,时而窄),水流(时而缓,时而急),水声(时而低,时而高)。”②理解关系:先引导口头填空:“水面宽时,水流,水声;水面窄时,水流,水声。”再变换句式:“水流急时,这里的水面,水声;水流缓时,这里的水面,水声;水声低时,这里的水面一定,水流;水面宽时,这时的水流一定,水声一定。”教师这样引导,不仅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溪水的美,而且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句式变换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