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2009-05-01 14:33:43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刘克语文教学评介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 养跨世纪人材,实现社会主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刘克语文教学评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 养跨世纪人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 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特级教师刘克,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研究教学规律,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路子,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 学习的宝贵经验。
    一、面向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生动活泼主 动全面地发展。刘克老师提出:“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课 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要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服务的 教学思想。”
    1.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心理学的研 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 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 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刘老师始终格外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她认为,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 励,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 学习《琥珀》,刘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许多学生举手,都急于想回答这 个问题。刘老师并没有立刻指名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写了哪 些内容?不一定找得很全,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儿时间。”这就给了 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充裕的阅读感知、理解思考和组织内部语言的时间,非常有利于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主动精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刘老师还注意设置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习《西门豹》, 刘老师出示以下阅读思考题:(1)概括说出西门豹管理邺时首先做了什么工作。(2)西门豹找谁做调查?为 什么找他做调查?(3)西门豹调查了哪几个问题? 从回答中了解到哪些情况?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同,既有复 述型、理解型提问(适合下、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又有探究型提问(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利于 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 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放任的态 度,恰恰相反,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方 式和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意见出现分歧时,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刘老师总是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启 发、评价,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调控学生的思维流程,升华学生的理解认识。如学习《可爱的草塘》第5自然 段,刘老师提问:“这满塘的绿草为什么绿得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光线的问题,光线强的地 方颜色就鲜艳一些,其他地方就暗一些。”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风吹过草塘,草一起一伏,颜色发生了变 化。”刘老师引导说:“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课文应写成‘有的呈鲜绿色,有的呈翠绿色,有的呈墨绿色’ 。可是,课文中写的是‘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是有层次的,再想一想 究竟是什么原因。”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识到,造成近处和远处绿草看起来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近处的草看 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的颜色都呈现在眼前;而越远草就越密集,颜色看上去就越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刘 老师充当的角色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裁判,而是为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服务的引导者;学生的不同意见(包括不 正确的认识)不是仅仅作为供选择、淘汰的对象,而是作为“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而发挥了学生认识 事物的主体作用。
    正因为刘老师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从而 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了使课堂教学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目的。
    二、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刘老师在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扎实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每 一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将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1.正音训练严而复严
    学生出现语音错误、语音缺陷,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刘老师认为,语音正确标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语文 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她在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师生间语言交际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正音训练。 如学习《琥珀》有10名左右的学生将“因为(wei或wèi )”读成了“因为(wéi)”,刘老师都不厌其烦地 逐一纠正。刘老师还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强化正音。如学生读课题时将“琥珀(p ò)”读成“琥珀(pè )”,刘老师立即指出“珀”的韵母“o”是圆唇音,并让全班学生再齐读课题以加深印象。再如学习《捞铁牛 》,学生朗读课文时把“潜”读成“qiǎn”,刘老师不但告诉学生“潜”没有“qiǎn”这个音,应该读“qi án”,而且板书了一个“潜”字,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2.说话训练字斟句酌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时期,这是一个人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刘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说话时语脉是否清楚 ,语流是否顺畅,语点和语式是否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用词准确性、说话条理 性训练。比如学习《西门豹》,刘老师让学生按小标题归纳段意:
    生:第一段写了“摸清底细”。
    师:这是书上给的小标题,归纳段意得把小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生:这段写了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
    师:什么怎么回事?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
    师:请你把话再组织一下,重新说一遍。
    生:第一段写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问老大爷这是怎么回事。第二段写的是他把这个迷信给 破除了。
    师:“他”指的是谁?
    生:西门豹。
    师:在段意中如果用“他”,让人不明白到底指谁,请你再说一遍。
    生:第二段写的是西门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这个迷信。
    刘老师坚持进行这种严格的说话训练,有助于尽快缩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需要之间的差距,有利于 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朗读训练适当到位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刘老师十分注重朗读训练的质量,即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辅以具体、准确、恰录的朗读指导。如学习《琥珀》第3——5自然段,刘老师 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确定朗读每个自然段的感情基调:第3自然段要读得欢快、 轻松,第4自然段要读得悠闲自得,第5自然段要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然后在学生练读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 中的问题,刘老师随时给予语气、重音、速度等方面的技巧指导。如读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要读得声 音不要太大, 音调不要太高,速度应慢一些。“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可用虚声来读,在“小苍蝇”、“越来 ”之后稍做停顿,读出既替小苍蝇担心,又怕蜘蛛惊动小苍蝇的语气。
    4.词语训练深究细研
    词语训练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刘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领悟作者是如何准 确恰当地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让学生经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达到张 志公先生提出的让学生“走一个来回”的目的。如学习《琥珀》中“推测”一词。
    师:“推测”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师:这是词典对“推测”一词的解释。请你根据课文中“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 事的详细情形”这句话,说说作者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什么去想象不知道的什么,在课文中指推测什么。
    生:根据琥珀里面的小虫子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事情。
    师:哪些是知道的?
    生:琥珀的特点是知道的。
    师:哪些是不知道的?
    生:“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是不知道的。
    师:那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琥珀的特征想象出来的。
    师:所以说作者在这里用“推测”这个词是很恰当的。
    这样学生既明白了“推测”的抽象意义,又具体理解了“推测”的语境意义;同时,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 这个词。
    5.段篇训练突出联系
    一段话是由句与句连缀而成的,一篇课文是由段与段结构而成的。袁微子先生认为,段篇训练其实质是“ 逻辑思维训练,是言之有序(即能够按顺序来表达)的一种训练”。在段篇教学中,刘老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 把握作者连句成段的脉络和连段成篇的思路。如学习《太阳》第2段,先让学生弄清首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 很远,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段(太 阳的特点)、第2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接着,又帮助学生归纳出这段的结构 方式:总起——分述——总结。再如《西门豹》第一句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刘老师认识到,这句话中的“管理”一词看似一个很平常的词,而实际上是一个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关键词。 刘老师在讲课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再围绕“管理”提出问题,刘老师做归纳:(1)邺这个地方在西 门豹管理之前什么样?(2)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的?(3)管理邺之后什么样? 这几个问题非常巧妙地使学生 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既教给了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