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漫谈(下)

  2009-05-01 14:32:19  
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漫谈(下) 判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形式,要使判断恰当,就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表达判断的各种句子成份要搭配得当。句子成份的搭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语和谓语的搭配; (2)动词和宾语的搭配; (3)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搭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漫谈(下)

判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形式,要使判断恰当,就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表达判断的各种句子成份要搭配得当。句子成份的搭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语和谓语的搭配; (2)动词和宾语的搭配; (3)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搭配;(4)补语和中心语的搭配。
    2.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不能出现“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3.判断中所用的词语前后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如:
    ⑨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⑩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⑾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例⑨中国就在世界上,怎么能说世界上没有呢?⑩“张大爷”怎么会是“穷孩子”呢?⑾“死难者”与“ 幸免者”不能同存。这几例都是由于自相矛盾的词语搭配不当而导致的判断不恰当的逻辑错误。
    4.表示判断的句式不能杂糅。如:
    ⑿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此句是把“纪念五·四青年节”与“五·四青年节来到了”两句糅在一起,导致判断不恰当。
    三、关联词语的运用与推理的逻辑性
    推理要有逻辑性,首先要注意遵守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遵守各种推理的规 则;其次要注意表达推理的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推理是用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 语言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把本无推理关系的语 句硬连在一起,构成错误的推理。在论辩中,如果推理不正确,论证就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
    ⒀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⒁这次运动会,我班的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⒂如果加强了纪律性,就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⒃如果我重视了语文,数学成绩就会下降。
    ⒄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的劲头就会更大。现在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的劲头就没有了。
    ⒅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努力了,怎么会得不到好的成绩呢?
    ⒆要是刻苦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他没有考上大学,所以肯定是没有刻苦努力。
    ⒇他没有评上先进,所以他肯定是个落后分子。
    (21)我们班同学全都按时返校了,只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到校。
    (22)金属都能导电,所以导电的肯定是金属。
    (23)我又不想出国,干吗要费死劲学习外语。
    (24)青年团员要带头学雷锋,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带头学雷锋。
    (25)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都聪明,你看小珍、小强、小琴都很聪明,他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26)他父母的话不听,朋友的话不听,所以什么人的话他都不听。
    (27)现在的青年人没有一个是好的。
    (28)小红和小明都在一中上学,小红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小明明年也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以上例⒀是个省略三段论推理,如果补出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好的都是北京人”,显然前提虚假。如果大 前提变成“北京人普通话说得很好”进行推理,则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推不出 结论。例⒁运动会的成绩除了第一、第二还有第三、第四等,选言支不穷尽,不能构成正确的推理。例⒂⒃都 是强加条件关系,导致判断虚假。例⒄老师表扬是“大家劲头大”的充分条件,否定了前件,不能必然否定后 件。例⒅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肯定前件不能必然肯定后件。例⒆“刻苦学习”是“考上大 学”的必要条件,此处误为充分条件,推不出正确结论。例⒇“先进”与“落后”之外还有“中等”一类,选 言前提虚假,结论不必然。例(21)“全部返校”与“两个没到”是矛盾判断,不能进行等值判断的推理。例(2 2)“金属”和“导电的”二者外延大小不同,“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不能简单换位,此为性质判断换位不 正确。例(23)(24)都属于三段论推理中出现的“大项不定周延”的逻辑错误。因为学外语不单是为了出国,“ 学雷锋的”也不一定就非要是青年团员不可。(25)(26)(27)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例(28)是“类比不伦 ”,“考上重点大学”的本质是学习成绩要好,一中的学生并非个个都能考上大学,类比没有抓住本质,所以 推不出。
    推理中所用的关联词语经常是“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即使没有关联词语也是因果关系 的意合法。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将原因和目的相混的错句。如:
    (29)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30)本来今天要去听课,现在为了有别的事没有去成。
    例(29)是目的句,应用“为了”。(30)是原因句,应用“因为”。
    “由于”、“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要注意区分。如果后接词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的,则是连词,全句 是表示推理的复句。如果后接词语是名词性的,则是介词,介词结构作句首状语,全句是单句,只是介绍原因 ,并未构成推理。如:
    (31)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大家的意见很难取得一致。(连词,复句)
    (32)由于种种原因,大家的意见没有取得一致。(介词,单句)
    另外,连词“和、跟、同、与”也可以兼属介词。为了保证言通语顺,表达的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 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句子里,如果既要用连词“和(跟、同、与)”,又要用介词“和(跟、同、与)”, 为了明确地表情达意,避免歧义,一般的习惯是用“和”、“与”作连词,“同、跟”作介词。“和”、“跟 ”口语色彩浓;“与”、“同”书面色彩浓一些。如:
    (33)我国政府领导人民同不法分子和犯罪分子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它 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逻辑存在于语言材料之中,所以思维正确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贴切、严密。中 学阶段一定要注意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1.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1979.8中国青年出版社
    2.张理明《语法逻辑修辞正误例话》1990.9江苏教育出版社
    3.辛菊编著《普通逻辑自学指导与技能训练》1994.9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