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笑声”细数“铜钱”——浅谈《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方法

  2009-05-01 14:29:09  
静听“笑声”细数“铜钱”——浅谈《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方法 (江苏省丰县中学 姜华产) 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初三学生虽已不算陌生,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会感到比较深奥难懂,因为鲁迅 作品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太深刻了。学《孔乙己》这篇小说而言,大到时代背景、主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静听“笑声”细数“铜钱”——浅谈《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方法

    (江苏省丰县中学 姜华产)
    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初三学生虽已不算陌生,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会感到比较深奥难懂,因为鲁迅 作品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太深刻了。学《孔乙己》这篇小说而言,大到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小 到结构线索、难解语句、精妙字词,真是无所不有,这就给教师在时空有限的语文课堂上解决好这些问题,让 学生真正领会理解这一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带来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大胆创 新,抓住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进行“活教”,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 力和学习欲望,达到“教活”的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孔乙己》这一课,就必须抓住这篇小说的两个关键环节——笑声和铜钱 ,引导学生从静听“笑声”和细数“铜钱”入手,打开全面正确地理解这篇作品的突破口,使学生在细细的品 味和深深的思考中主动进入作品的情境,真正把握和领会这篇小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静听“笑声”,理解典型的环境,体会作者精巧含蓄的布局。
    小说中多次突出描写了“笑声”,这“笑声”此起彼伏,回环反复,始终伴随着孔乙己。孔乙己是在“笑 声”中出场的——“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 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快 速地进入作品的情境,静静地用耳朵去听这些“笑声”,细细地用心去体会:是谁在笑?笑谁?为什么要笑? 这些笑又说明了什么?经过用心的品味和思考,学生自然会明白,在这贯穿全文的笑声中,有短衣帮的笑。他 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心病”来嘲弄挖苦,这无异于就是拿孔乙己的不 幸和痛苦来取乐。虽然他们和孔乙己一样也处在社会最底层,同样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受害者,但是他们意识不 到,因为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已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昏沉可鄙,对豪强者充满敬畏,对不幸者又 肆意嘲弄,在穷苦无聊的生活中,只知道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这是多么令人可悲可叹 呀!唯利是图的掌柜更不用说,眼见孔乙己已悲惨得不成样子,“仍然同平常一样”来取笑,他的笑是毫无人 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反映出剥削阶级冷酷狠毒的本性。可见孔乙己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 之中,人们的冷漠无情到了令人窒息、令人忧愤的地步,孔乙己的悲剧已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渲染了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尤其是将短衣帮的嘲笑组织在孔乙己一次到店喝酒的过程 之中,又切分为两个哄笑的浪潮,笑声迭起,却更使人感到世态的炎凉,悲凉的意味透人肌骨。由此可见,作 者精巧含蓄的布局和独具的艺术匠心,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细数“铜钱”,认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领会作者用字遣词的精妙。
    小说从写“每每花4文铜钱,买一碗酒”开始,到写“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结束,中间重点描写了孔 乙己“排出9文大钱”和“摸出4文大钱”两次喝酒的情形,并反复四次写到“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引 导学生去细数“铜钱”,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便由此展开,整个人物形象便鲜活地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并促 使他们去思考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种种根源。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极其精当含蓄的语言所产生的艺术魅 力。“穿着长衫”、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的孔乙己第一次到店喝酒,是“温两碗酒,要一喋茴香豆” ,“便排出9文大钱”。一个“排”字,不仅描写出孔乙己把钱一个个地往柜台上摆放的姿态,而且恰如其分 地显示出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孔乙己把9文大钱用手一枚一枚地数着排放下来,一方面是用这慢条斯里的动作 ,显示出对短衣帮的耻笑若无其事和付现钱从不拖欠的好品格,颇有些读书人自命清高的傲气;另一方面也表 现出他对这几文钱的珍惜,要认真地一个一个地点清数目。一个“排”字,精妙绝伦、入木三分,把孔乙己这 个拮据窘迫而迂腐穷酸的读书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鲜活逼真。“脸上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喝酒,是“温一碗酒”,“从破衣袋里摸出4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 里的“摸”,有从衣袋里往外挖出的意思,一个字就刻画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不复聊生的惨状。孔乙己前后 两次到店喝酒的情形,无论是从外貌、表情、动作,还是到心理,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乙己就这样一步步 地走向悲惨的结局。而别人并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只有冷酷无情的掌柜在一 次次结帐时才想起孔乙己,那是因为“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19个钱,还买不到5碗酒,如果我们给孔 乙己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吞噬了肉体的“多余人”标上价的话,或许还不值这19个酒钱,这是 多么悲惨的人生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 孔乙己的毒害,不仅使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而且养成了鄙视劳动、好喝懒做的恶习,最终成为不能 谋生的可怜虫;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的民众,麻木不仁、冷漠无情,不但对孔乙己没有同情和帮助 ,反而竭力挖苦嘲笑,使其处于更尴尬窘迫的境地;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凶恶狠毒,对 孔乙己肆意摧残,最后把他推上了死路。这样,就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小说反封建的思想意义。
    总之,用“笑声”和“铜钱”贯穿整个课堂内容,融小说的时代背景、典型环境、人物形象、艺术构思、 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于一体,不仅使教师的讲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易于理解,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节奏 ,而且生动感人,趣味盎然,更富有语文课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我想,这样或许就是吕叔湘先生所提倡的由“活教”而达到“教活”的目的了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