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文中数词的妙用

  2009-05-01 14:27:32  
小语课文中数词的妙用 一、潜伏内容线索,反映课文结构 有的课文题目里含有限制中心词的数词。以这个数词为思维点,往往能理清文章线索,疏通课文脉络。如 《三人行》一文,思考题目中的“三”,就能把握课文所写的主要对象。再细读课文,就能明晰课文的主要线 索:一人背一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小语课文中数词的妙用

一、潜伏内容线索,反映课文结构
    有的课文题目里含有限制中心词的数词。以这个数词为思维点,往往能理清文章线索,疏通课文脉络。如 《三人行》一文,思考题目中的“三”,就能把握课文所写的主要对象。再细读课文,就能明晰课文的主要线 索:一人背一人→一人背两人→两人拖一人;在三人行的过程中,作者又摄取了以师长为主的一组镜头:一匹 马,马上坐着两个人,牵马人肩上背着两支步枪,一手牵着僵绳,一手搀着一个病号——成为主线上的连结点 ;课文结尾段的“一长串大雁飞”与课题“三人行”相呼应——以无数的大雁飞对有数的战士们,令人深思。 这样布局谋篇,既使结构严谨,又深化了主题。
    二、预示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形象
    有些课文的重点段落,数词预示着情节发展,表现了人物形象。如《二虎子》中的一段描写:“……男的 一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只有七个人了……只剩下四个人了……”读了如临其境,扣人心弦。人们眼看着被认 领的人越来越少,担忧老王的心越提越紧;希望、信赖的目光,由时而瞅二虎子,转而直盯住二虎子。随着二 虎子认领老王的情节的推进,一个勇敢、机智、沉着、果断的少年英雄形象就跃然纸上。
    三、概括课文内容,体现事件脉络
    如引导自学《一个苹果》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用上三个数 词:“一个苹果,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围绕“哪八个人吃?他们怎样传吃苹果?”的 问题,边读文边思考,理出事情的主要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数词来说明战士们干渴的状况:“整 整七天,没喝过一口水……不用说一个(苹果),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再追问:战士如此 干渴,为什么“一个苹果转一圈,还剩下大半个”呢?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 数词“一”、“八”、“(大)半”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单地在黑板上勾画出板书图,增强形象性。
    四、呈现多彩画面,揭示课文中心
    《小站》一文中的数词使用率特别高。仅直接描写小站的就有15个。如远看小站,“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 ”,“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人影”;近看小站,正面:“一张红榜”,“一块小 黑板”,“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一张……宣传画”,“两三个挑着萝筐的农民”,“两位工 作人员”;中间:“一个喷水池”,“一座假山”,“一根小树”;两头:“几株杏树”,“一群蜜蜂”。以 上数词,集中表现了小站“小”的特点。作者巧用数词,集中表现,从不同角度,精心描绘了一整幅绚丽多彩 、引人注目的画面。最后,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用浓墨重彩,着重渲染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 的杏花”,把赞美之情推向高潮,接着又滑向结尾——“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自 然、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虚指具体事物,实表作者情感
    有些古诗中,作者运用数词虚指具体事物,实表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赠汪伦》一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读来生动感人。再如《望庐山瀑布》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既大胆又丰富奇特,却合情合理的想象,写出庐山瀑布的壮 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六、蕴含内在联系,独具作者匠心。
    有的课文中,数词与数词之间蕴含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 结尾:“这次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句中的“三天三夜 ”和“六十九个小时”这两个数量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天一夜是二十四个小时,三天三夜就是七十二个 小时,在七十二个小时里,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可见,白求恩大夫工作的时间长,而休息时间却 很短(三小时),数字反差有力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忘我工作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