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技能

  2009-05-01 14:27:28  
小语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技能 (文/王凯旋) 一、演示技能及其功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运用电教媒体或做某项实验等,使学生通过 观察获得他们所缺乏的感性认识的一类教学行为。演示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⒈辅助功能。主要体现在两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小语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技能

    (文/王凯旋)
    一、演示技能及其功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运用电教媒体或做某项实验等,使学生通过 观察获得他们所缺乏的感性认识的一类教学行为。演示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⒈辅助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助教功能。语文教材主要是凭借文字来阐明知识的,即使课文把 有关内容描述得很生动,就其情境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有些教学现象或知识点,光靠老师的讲解,不能使学 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演示来帮助讲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既形象又生动,直观性强, 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是助学功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这种抽象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学中,配合适当的演示 ,可以以鲜明的直观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设“桥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引发 一系列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⒉启迪功能。学生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是同认识事物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可以真实地再现感性材料,使抽象语 言描述的人、事、物、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 启发想象、启迪思维、培养情感、激发兴趣的目的。
    ⒊直观功能。演示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具有极强的直观功能。凭借演示可以唤起再现性思维 ,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的形象,化抽象的语言为可感的事物,同时也可以借助象征性的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深刻含义。
    二、演示技能的类型及其范例
    ⒈电教媒体的演示。电教媒体的演示是指运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它 通过形、声、光、色的相互作用,产生极强的直观效果,使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 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内容,进入情境,受到感染。这类演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声像演示。声像演示生动 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教学立体化,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如《瀑布》一文的教学,可根据课文内 容的要求,在接触课文前,老师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观赏瀑布的壮观景色,未学课文,先受感染,对瀑布有 了直接的感受,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接下来,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用叠叠的浪和阵阵的风 发出的声音来比喻瀑布声音,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时,又分别播放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以及真正 瀑布声音的录像片断。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快便体验到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响亮且延绵不断的共同之点,从 而很好地理解了这个比喻运用的作用。另一种是幻灯投影演示。通过幻灯或投影把课文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图 片或图象显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演示简单,易操作,运用广泛。如教《海上日出》, 可将日出的整个变化过程设计成幻灯的拉片,通过演示,使学生活生生见到日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 生正确理解课文,体味作者的心境当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⒉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颇为抽象的科学现象,展示事物的复杂过程,给课堂教学激趣 添味。例如《赵州桥》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赵州桥为什么能够经受千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完好无缺地 横跨在浚河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呢?其奥妙就在于拱形的大桥洞承受住了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道 理在此,但是,限于年龄和知识水平,三年级学生是很难弄明白这一道理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可以做 这样一个对比实验:
    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B,问:桥面会发生什么情况?(下 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老师然后把薄竹片弯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B放在拱形 的最高点,问:桥面下陷吗?(没有)将物体A(重量大于B的物体)取代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 承受吗?(能)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很显然,这一实验,能生事半功倍之效。
    ⒊直观教具的演示。直观教具的演示是指借助照片、挂图、板画、标本、实物、模型等为辅助手段来创造 直观形象的教学。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提供生活场面, 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生活场景之中。
    例如,一位老师教《白杨》,在图片运用上作了优化处理,通过单幅到多幅的贴画演示,与情节发展同步 。学生看图学文,印象深,理解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幅茫茫戈壁的图画,结合课文内容,让同学们 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教到大戈壁铁路沿线出现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时,老师在戈壁图上贴上一行 白杨树,这样图文结合,学生对白杨树那高大挺秀的身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最后教到大白杨树旁几棵小白杨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老师又在白杨树两旁贴上几棵茁壮成长的小白杨树,暗示祖国边疆的接班人正战胜各 种困难不断成长。这样,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配合图片分步演示,既揭示了课文内容,又增加了教学手段的 新奇性与趣味性,学生兴趣高,收获大。
    此外,简笔画演示也经常运用于课堂教学,它是一种以示意性的简单草图来起说明、讲解作用的辅助手段 ,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简笔画,能够有机地沟通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启发学生的艺术联想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释词、析句、悟情、会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演示技能的运用原则
    ⒈目标性原则。语文教学中演示的选择,依据就是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内容,考虑教学对象,精心选择 ,有机组合,突出特点,突破难点,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 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再好的演示也只能是花架子。
    ⒉完整性原则。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只有在演示上较为完整地把表象再现出来,才能 达到应有的直观效果和情感效果。因此,演示时,要充分展示演示的过程,揭示规律,体现它的完整性。
    ⒊科学性原则。即演示的教具选择要适当,演示的过程展示要清晰,演示的结果分析要准确,使课堂教学 生动、活泼,达到优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浏阳师范学校)*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