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2009-05-01 14:23:17  
[小学语文论文]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小学语文论文]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笔者的做法是:

一、读书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借自身的经验、经历帮助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初步感知课文,为继续深入理解打下基础的目的。如阅读《瑞雪》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结合自身经历想像一个“漫山遍野,大雪纷飞,田野村庄,一片素裹”的画面,以促进学生对课文所表述的“北国雪景”的整体了解。

2、在朗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等。如《瑞雪》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在朗读中体味“小孩”、“大人”面对大雪的喜悦心情,以促进学生对“雪使人欢”的深入理解。

3、在默读思考中理解文章中心。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读书有所收获。如《瑞雪》,在理解“瑞”字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这场雪有什么特点?雪后的景色、人们的心情怎样?通过默读思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雪大、景美、人更欢”这一“瑞”字的含义及由此而包含的文章的中心。

4、在品读剖析中感悟写作技巧。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名人之手,写作技巧各有千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所用。如: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在炼字铸句上的技巧,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时,可以让学生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换成“吹”“过”“到”等字,再品读剖析,深刻领悟用“绿”字既显示出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极具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非常恰当。

二、积累促感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二靠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三靠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了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的活水帮助理解,促进感悟。如:在教学《雨中》一课时,为让学生感悟到雨中所体现的高尚精神,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急需得到别人帮助时的神态、心情和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感受等,来体验蹬三轮车的姑娘得到孩子和行人的冒雨帮助,及时捡起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苹果所表现出来的神态、感受,以此感悟出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这一雨中深情。

三、交流促感悟

小学生限于认知能力水平,他们在学习探究中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在合作交流中加深感悟的平台。

1、引发合作交流,扩大感悟效应。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交流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展开灵活多样的交流,引导他们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以扩大感悟的效应。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这一关键点设问: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用了一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思考: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以此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深入交流,感悟隐藏在全文中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信息。

2、改进交流方法,提升感悟力度。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改进交流方法,刻求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与培养;要以个性观念指导、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推行个性化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学习方式独立地参与学习过程;要尊重、信任、指导学生,让他们以“交流”促自主学习,以“交流”促自我感悟。

3、扩大交流范围,推进感悟深度。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向交流,引导他们突破条条框框,展开理解上的辩论,多角度的思考,在自主、合作的讨论中,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思路的拓展,灵感的激发,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情、景、人、物,使交流“增值”,感悟加深;要实行“超文本”交流,(如给课文“补白”--《赤壁之战》中:黄盖怎样向周瑜献计?)大胆地跳出课文议课文,以促进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悟;要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课内的交流,将学生引向课外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以确保学生进一步深化感悟。

四、演练促感悟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思维是感悟的关键,好动又是学生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动手中激活悟性,在演练中深化感悟。

1、表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如学了《月球的自述》一课后,可以组织几个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来一个“我是月球”的表演。这种通过动口、动手、动身、动脑的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教材。

2、练笔。以课文为“例子”,组织一些改写、补白、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也可以通过画图,使学生借助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服务于语言训练。如教学《夏天》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件找感觉,把雷雨后的美景画出来。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用语言、明含义、展想像,促感悟。

3、实验。有的课文通过实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实验中解决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语言描述的情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一些同学对“人”字形的线路,火车上山的方法,以及到南口后多出一个火车头等问题一时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只要组织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实验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4、操练。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动手制作一个模型或同类物品,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的课文,如说明文、应用文,学了以后,不妨让学生实践操练一下,看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有自己的创新因素。如学了《爸爸买来电饭锅》一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和内化电饭锅的正确用法及注意事项。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