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处理课文内容

  2009-05-01 14:16:26  
积极处理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智力与思想认识的发展。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影响着学生学习课文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与教育的作用。 一、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积极处理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智力与思想认识的发展。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影响着学生学习课文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与教育的作用。
    
     一、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单看叙述的详略来确定处的轻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有些课文详写的部分,学生并不感到难懂,略加指点学生就能体会得不错。但是教师往往放不下,不避琐细地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红军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红军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红军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文章由词句段结构而成。词句段联系起来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把分析文章结构与揣摩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思路结合起来,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得深入、透彻一些,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能够灵活。这里结合《鸬鹚》这篇课文来谈。
    
     下面是对《鸬鹚》一文的简单分析:
    
     竖着看表格的中间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了渔人用鸬鹚捉鱼的经过。把这张表格纵横联系起来看,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十分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捉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它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小湖有静有动,鸬鹚的活动给它增添了美丽。鸬鹚训练有素,与渔人配合默契,是渔人的好帮手。这又离不开渔人。可以想见为训练这水鸟,渔人付出了劳动,倾注了感情。不孤立地分析文章的结构,而与体会作者的思路结合起来,对课文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认识就不局限了。像《鸬鹚》这一课,除了从三段来看之外,还可以从小湖、鸬鹚、渔人这三者的联系变化来看。认识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思路开阔了,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相应地灵活起来。《鸬鹚》这篇课文,可以按习惯做法,从结构入手分三段处理。还可以变换方法,从认识事物入手,处理课文内容。先让学生看不同的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再让学生看湖面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鸬鹚是怎样捉鱼、打破小湖平静的,体会鸬鹚的可爱。然后让学生看谁使鸬鹚这样可爱,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渔人为它付出的劳动与感情。这样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给课文分段,把文章结构理一理。文章的结构形式与思想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处理课文内容,可以从结构入手,但不能忽视与作者思路的联系;也可以从认识事物入手,但不能忽视与分析结构形式相结合。至于从哪方面入手,应该视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定。像《鸬鹚》这篇课文,结构比较简单,而内容的含蕴却比较丰富。透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体会到小湖是美丽的,鸬鹚是可爱的。美丽可爱的事物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与感情。打破逐段分析的传统模式,从认识事物入手处理这一课的内容,有助于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课文,还能够把词句段的训练与篇的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他们受到比较深入的美的教育,因而是可取的。只要抓住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这条主线,拓宽理解课文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思路,就能够摸索到积极助学的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