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美德教育浅淡

  2009-05-01 14:05:1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美德教育浅淡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今天,弘扬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 义。 1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美德教育浅淡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今天,弘扬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 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对中学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和影响。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其一,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法 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平等观念和竞争意识。其二,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 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竞争者只有顽强拼博,不断进取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其三,它有利于学生形成强大 的的学习动力。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和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处 于优势。我们在肯定市场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所起的消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集 体主义观念淡薄。当代青少年学生个体竞争意识日趋增强,群体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发展个性的要求日益 强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逐步淡化;对个人利益,个体价值比较关注,对国家、集体利益有所忽视; 个体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对集体的力量和作用认识不足等。二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长。社会上出现的 追求享乐,迷恋金钱,崇拜金钱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有的学生一味讲 究吃好穿好,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肆意挥霍,钱花光了就去偷,骗、诈等。三是“读书 无用论”重新抬头。当前,社会的分配不公和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现象,使不少学生认为不读书,无知识也可 以赚钱发财,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只求混个毕业证,早早冲出这所“牢笼”,去投身市场经济的 大潮中赚钱发财。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中形成了许多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 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意义也是深远重大的。
    首先,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思想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把“廓然大公”、 “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无不闪烁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一代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 义思想的滋长,学校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传统美德,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现 代价值,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这是学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内容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义利观,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侵蚀的需 要。“义”,即道义;“利”即物质利益,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认为,如何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乃是道 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头等大事。在两者的关系上,强调“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就 人生价值而言,“有义”比“有利”更为可贵。在社会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有的人却陷入“金钱至上” 、“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泥坑,为了获得金钱,不择一切手段,置良心、道德于不顾,甚至以身试法。青少 年学生也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因此,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确定正确的义 利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的需要。中 华民族传统道德对立志、求学、自强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 熹的“命当志存”,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字经》 上讲的“头悬梁、锥刺骨”、“如囊萤、如映雪”的勤学苦读,都强调了人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的错误观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指导青少年 健康成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状况和具体校情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德育教 育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采用了“三个结合”和“开展一项活 动”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个结合是:(一)传统美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并代代相传。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结合了《中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出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传统美德教育 和学习先进人物结合。在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在他们的感人 事迹里都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让学生懂得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不可能做出感人事迹的。学校掀起了学先进、做好事的热潮,其中有的学生的事迹还在社会上引起了好评。 (三)传统美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美德教育包 含着在职业生活中的敬业守职,公平交易,以礼待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有机地 结合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在校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严守职业纪律,激 励竞争意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为在校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一项活动”,即 开展“班级礼仪值周活动”。礼仪行为是传统美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在进行礼仪教育和礼仪训练的基础上 ,实行了班组礼仪值周活动。值周人员身披绶带,仪容整洁,着装得体,用语礼貌,举止优雅,这项活动的开 展,营造了学校文明礼貌的浓厚氛围,优化了育人环境,使传统美德教育更具体,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我校初步形成学、用传统美德的好风气,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校风校 纪也越来越好。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敬业守职,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开拓进取,得到用人单 位的普遍赞誉。
    (作者单位:平邑职业中专;临沂市二职专)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