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2009-05-01 14:13:21  
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具有综合性、语文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在实践中,可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可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环境的联系中开展,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综合       实践       提升       语文素养

(一)背景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校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于以上背景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概念特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活动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是语文能力的综合,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
2、语文性
尽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大力倡导社会参与性学习、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实际应用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过程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一般是某种形式的“作品”,如一篇演讲稿或一次演讲活动,一个剧本或一次演出一篇调查报告搜集到的阅读材料等等,对小学生来讲,“作品”的水平高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活动中所经历到的一切心理感受。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是否都独立地参与了、实践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是自觉参与的,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那怕实践结果不高,只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确实经历了理智的、情感的、意志的体验和训练,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有所受益。
(三)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注意教育哲学的指导下,在认真考察教育发展史上各种具有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拜尔等前人的活动教育主张,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并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亲自主持了活动教育的教育实验。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驾御即改造、做中学。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和亲身实践,我们可以认为,他所提倡和活动教育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主体—客观”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基本过程“反映”,及时客体在主题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又是主题作用于客体的结果。没有主题对客体的又选择的对象性活动,如眼对物体的注视活动、手对物体的触摸活动,就不可能形成任何“反映”。也就是说,认识是在主体对客体不断作用的基础上对客体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最好写照。“主体—客观”的认识方法就不断地被引进教学过程,如观察、实验、表演、竞赛等,都成为现代教学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吸收近、现代以来科学的认识方法,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主人,强化形式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能动的特点。
3、“人本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还是、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于世,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4、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小学教育如果一味地按研究者确定的知识分类进行分科教学,只会给学生造成“知识本身很枯燥无味,学习知识、研究知识很可怕,知识一点也不可爱”这样一种知识本身的误解。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可爱可亲的形象出现。
(四)实践研究
一、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
1、诵读经典
一是开展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每天至少诵读20—30分钟。然后通过诗文背诵赛、诗文表演赛、诗文书画赛(包括诗文配画、画配诗文以及书法绘画)等加以促进提高。
例:“我为古诗找作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佳言妙句对对碰”  人闲桂花落,(        )。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读古诗游太空”   第一站 太阳城诵古诗   第二站 月亮湾写古诗
第三站 彩虹桥画古诗   第四站 星星国演古诗
第五站 太空广场音乐会
二是提倡大量阅读,教师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推荐现当代阅读文选。可通过“好书共欣赏”、“图书小归类”、“心得互交流”、“读书贵有恒”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漫步书林,沐浴知识的阳光,让淡淡的书香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例:主题活动“好书共欣赏”以切身感受体会读书的益处,提高读书兴趣。
⑴、交流自己喜欢看哪些方面的书,至今大约看了多少书,这些书带给自己哪些收获。
⑵、具体介绍1-2本自己最爱看的书,如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为什么喜欢等。
⑶、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⑷、静静地读自己喜爱的书。
⑸、交流读书的体会。
⑹、交流收集的读书格言,读读背背,选择1-2句最喜欢的写在名言卡上,自勉或送给好朋友,也可以自己试着创作读书格言。
2、“开课五分钟”活动
“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称。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给同学们演一段小品……”“我请大家猜几则谜语……”……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加快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