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识字教学观

  2009-05-01 14:12:09  
我的识字教学观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我的识字教学观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长期的努力,逐步接近这一目标。

  我一直认为,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

  为了论述的方便,先谈一下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概念。

  随课文分散识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现在有的老师对什么是集中识字,什么是分散识字,认识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这是一种误解。分散识字之前,同样要教汉语拼音,要教看图拼音识字,要学若干短语、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识字任务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中,通过教学课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就像现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没有单独的识字教材。至于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是集中先教,还是部分先教,还是边学课文边教……那是分散识字中的具体技巧处理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原载《江苏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页)归纳了4种字词的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词先出现;结合讲读提出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这就是说,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并且教学生字时要分析笔画、笔顺、字形、结构,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训练等等。随课文分散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可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下面谈几个观点。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

  我们教6—7岁儿童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如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毫无意义可言的表音符号。死记硬背固然也能让儿童掌握,但耗时多精神压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编者为此在不断地加以改进,为汉语拼音字母设计出了越来越便于教学的图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较短的教学时间(如两周多一点)使儿童学会声、韵、调及拼音方法,会临写。以后在汉字教学中不断运用,反复重现,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乃至终身受用。但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善于运用汉语拼音,初期即使记得滚瓜烂熟后来也会回生、遗忘。

  识字教材同样如此,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字形要由简单到复杂,要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儿童就乐意学。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字形简单,又有独立的意义,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低年级的课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点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能吸引儿童。

  教材内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只是提供了学习的条件。教材要靠教师去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识规律,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儿童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提高智力,增强能力

  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是为使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进行的关键工作。识字教学决不是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仅仅教儿童孤立地识字。识字教学应“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教儿童学会自觉地去识字。

  1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大家知道,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汉字本身不能表音,故教好汉语拼音,使儿童有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是识字能力中基本的一条。汉字是方块字,有其结构规律、书写规则。无论哪种识字方法,都要使儿童具有分析字形的能力,正确书写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使用时不能同音替代,而汉字中同音不同形、义的字特别多,掌握了411个音节,可以读出成千上万的汉字,但成千上万的字各有不同的形和义。汉字还有一字多义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义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是学生自觉识字的关键,有了这种能力,字的音形义某一方面不清楚,都可分别通过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字查字法等获得解决。这些识字的方法和应有的能力,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教给儿童,从而形成他们识字的能力。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反复讲解、交代,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形成学生识字能力的。

  2识字教学要开启儿童心扉,发展智力。

  这既是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的问题,又是在方法上要具体渗透的问题。有时,只看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的需要;有时,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抓了识字,忘了和听说读写的联系;教给了方法,忽略了经常性的训练,结果方法不熟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成了空话。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入学前已认识了五六百个汉字,但后来在写话、作文中并未见得比原先未识字的学生强。因为家长在教这个孩子识字时未和发展其认识事物的能力一致起来,识字和听说读写也没有相互配合好。这个例子说明认识的字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才算真正认识。我的体会是,在识字教学的步骤、环节上,尽可以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但思想上却不可存“单打一”的想法。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切不可忘记还负有培养识字能力的任务。我一直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运用,才是识了字。识字教学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衡量识字教学质量也要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考察。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