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5-01 14:10:00  
浅论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 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 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浅论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 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 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最近几年,在我国 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 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 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 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 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 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 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 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 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 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 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 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
    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 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镶:(理性义素)[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精致]
    带:(理性义素)[用皮、布或纱线等物做成的长条](《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 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段写得非常优美。它同动词地巧妙使用分 不开,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动词:
    泻:[液体,很快,流](《新华字典》)
    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上](《现代汉语词典》)
    洗:[用水,去掉污垢](《新华字典》)
    笼:[遮盖,罩住](《新华字典)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动词“泻”包含义素[+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词“浮”包含义素[+停 留],写出了月光弥漫不散,轻柔飘渺的特点。动词“洗”包含义素[+水][-污垢],写出了月光润泽、 柔和、洁净的美感。动词“笼”包含义素[+遮盖],写出了月光下的花和叶子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朦胧美 。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 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 、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 有限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 ,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 塘月色》)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和喻体的中心 词分别是“叶子”和“裙”。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叶子:(理性义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裙:(理性义素)[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叶子”和“裙”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而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 可见它们有相似点。这正符合比喻句对本体、喻体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
    又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朱自清《绿》)
    招引:(理性义素)[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特点吸引](《现代汉语词典》)
    (附加义素)动作发出者[+人]
    招引的动作发出者是人,而句中的动作发出者是“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怎么会是“歌声似的”呢?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得知:“清香”和“歌声”有共同的附加义素, 就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此句本体、喻体,又有相似点,似乎是比喻。如果我们 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知:
    清香:[+嗅觉][-听觉]

[1] [2] [3]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