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09-05-01 14:00:51  
试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德育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 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以邓小平德育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试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德育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 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以邓小平德育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就意 味着它具有相对独立于第一次飞跃理论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引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即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邓小平德育思想内容丰富、系统 、深刻,构成了一个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比较完整的德育思想体系。邓小平紧密结 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现阶段重要的德育理论和德育 实践问题,为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德育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邓小平德育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 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有力保证,奠定了培养跨世纪接班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的坚实基础。邓小平德育思想来自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于我们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坚持 正确的德育工作指导方针,发挥德育工作的服务、导向和保证作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历来重视德育工作,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德育思想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形成、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早期的革命活动开始,就倾心于工人运动的宣传鼓动工作,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关心 教育。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 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和作用以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论述,关于人的社会本质、社会道德在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培养 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论述,关于根据未来社会的要求努力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种全新的人和人的全面 发展理论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德育思想。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强调青年学生要 把培养共产主义世界观当做首要任务,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 础。这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训练和学习的基础。”[2] 列宁从建设共产主义的高度,论述了培养一代新人的任 务、内容和途径,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青年成长中的地位作用,开创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德育工作的实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有关于德育的论述,诸如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 教育是中心环节;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青年要防止和抵制资产阶 级思想的腐蚀,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要引导青年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实际斗 争中锻炼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等等。毛泽东对德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精辟论述,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强烈的党性和实践性。
    邓小平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邓小平德育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战略 全局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基本特征。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是党的军事战 略家,他是从革命战争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德育工作的。收入《邓小平文选》的开卷之作《动员新兵及新 兵政治工作》一文,提出了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在部队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部队政治工作、思想教育所 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战略家, 他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德育工作的。50—60年代,邓小平多次强调共青团的任务 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拨乱反正期间,邓小平始终站在 斗争第一线,在整个国家处于百废待举的关键时刻,高瞻远瞩,自告奋勇抓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打开了科技 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邓小平对德育工作的探索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抓德育工作的。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我 国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临着前苏联和东欧的巨变,面临着国内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如何培养好接班人,就成了摆在全党面前的十分重大而紧迫的德育课题 。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一事关大局的关键问题,以极大的理论创新勇气,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新形势,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目标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现阶段重要的德育理 论和德育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德育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其内容涉及新时期德育的地位、作用、培 养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领导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 理论基础。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为 德育工作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小平正确处理了现阶段讲理想、讲 纪律和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之间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搞好德育工作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本质意义和功能。邓小平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各方面呈现出的复杂态势,充分肯定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思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关于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 ,青年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 关于新时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关于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产 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关于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可能使我国到下个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的思想等等,都为毛泽东德育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也使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文选》的压卷之作。这些谈话直接涉及我 国十多年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在 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3]。 邓小平的谆谆告 诫寄托了他对我国德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他丰富、深刻的德育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邓小平德育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亿万中国人民正在从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建 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其思想的深刻性在于,它紧紧把握了现时中国社会的脉搏,为中国未来现代化竖起了一个 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总体理论构架,使中国的现代化真正成为社会整体的现代化。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现代化 建设宏伟蓝图时,除了强调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特别注意到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紧密配 合、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方针的决议》指出,所谓精神文明,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 生产和精神生活也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 、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4]。这里对精神文明的科学解释, 展示了精神文明的广阔领域。人们主观世界的 改造,包括思想意识的改造,也包括人们认识及其能力的发展和改造,人们情操、意志、美感的发展和改造。 精神文明既包括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两大方面,又包括从个人的文化修养、科学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 精神境界到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和习俗风尚两大范围,是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改造。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发展,它的产生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料、深刻的阶级根源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规律去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核心的精神文明。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通过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人们思想道德 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过去一切精神文明不同,它特别强调社会的主体— —人的建设,把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根本内容和根本目标。党的十二届 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述,不但明确规定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 也高度概括了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体现了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问题的德育工作,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精神能表现出巨大的活力、能量和高尚的品德,能变为 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物质力量,对个人、集体和民族都十分重要。德育工作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力量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特别是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 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化和渗透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精神 支柱,成为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说到 底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社会主义的性质,规定 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是 承担跨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加强德育工作,帮助他们树 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促进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搞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充分发挥党的德育工作的政治优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邓小平规划的中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是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以及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并将现代化和 社会发展的目标最终落实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上。德育工作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依靠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动员和团结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整体现代化,推进人的全 面发展中,德育既是核心内容,又进直接动因和重要保障。现阶段充分发挥党的德育工作的政治优势,就能保 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顺利推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 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离不开这个政治优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 不开这个政治优势。
    三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有力保证
    近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是唯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是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保证。在邓小平德 育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能使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牢固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从而团结一心为夺取现代化事业的 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首先,明确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 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运用于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实践之中,在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上正本清源,拨乱 反正。新时期德育工作基本指导方针是什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 导方针规定为“三个必须”,即: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 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是邓小平所 始终坚持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党全部工作的中心。邓小平曾尖锐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本质体现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德育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德育工作必须支持改革开放,为适应改革开放促 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新时期 保证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育只有紧密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工作,才能保证 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基本指导方针,规定了德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并且要通过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的政治导向作用,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动员和 团结全体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这一基本指导方针,摆正了德育在全部党的工作中的正确位置。我们既不能 搞德育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又不能忽视德育,淡化、取消德育。坚持这一基本指导方针,就能使我们在德育 工作中更坚定地同“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作斗争。实践证明,这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科学的指导方针 。
    其次,始终强调把握德育工作的重大原则问题。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邓小平始终强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大原则问题。邓小平早在1978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忠 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他强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立场上决不允许有丝毫动摇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此之后,根据国内 出现的政治风波和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幻,邓小平反复强调,青年教育“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 一位”,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要努力克服软 弱涣散的状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青年一代的侵蚀。
    邓小平还始终强调要把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 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不让青年人接触西方的东西,不仅不可能,也 不必要,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开放的形势,既能学到资本主义国家先 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又能经得起风浪,不作资本主义思想的俘虏。青年学生由于对中国的国情和工农大众缺乏 了解,缺乏实践锻炼,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之中,容易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所影响。 因此,一定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多关心和帮助青年,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 邓小平德育思想奠定了培养跨世纪接班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不是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