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

  2009-05-01 14:08:58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 只剩5年的时间,人类就将进入他的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走过了动荡、纷争、分化、解体的二十世纪,我 们已经看得见二十一世纪的曙光。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结合部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的社会变迁及挑战 ,来寻思未来世纪的教育,培养顺应世纪之交新潮流的一代优秀建设人才。 《中国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

    只剩5年的时间,人类就将进入他的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走过了动荡、纷争、分化、解体的二十世纪,我 们已经看得见二十一世纪的曙光。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结合部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的社会变迁及挑战 ,来寻思未来世纪的教育,培养顺应世纪之交新潮流的一代优秀建设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 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在召 唤顺应它的宏大的事业——掌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二 十一世纪的教育。美国,1991年提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教育策略”,日本,1989年“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 的报告书中,就提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新国民”的观点;……关注未来世纪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 的热点。那么,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呢?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检讨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以废科举兴学校为起点,作为“新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白话”替代“ 文言”。新中国建国以后,迭经变革,历经旷日持久的论争。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 现状令人堪忧。社会各方面对语文教育的总体评价依然是: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 ,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突出地反映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素 质等诸多问题。
    略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一统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统编教材,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 的国情,不相适应。
    2.应试教育的模式,决定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
    3.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不切合实际,玄虚模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文讲文,主观随意性依然存在。
    4.语文学习严重脱离学生生活,教材的训练设计繁琐、重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 文教育。
    这种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压抑了师生创造才能的发挥,给予学生的空间太小,学生难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能为培 养人才高瞻远瞩,加强科研,创造性地教书育人。其次,妨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在教学上对学生要求一律,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满足不了,基础差的学生接受不了。第三,削弱了学生的思想素 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很多学生不懂得怎样做人,不懂得怎样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学 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及其素质,持非议颇多,甚至一些研究生毕业后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其实 际语文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都是十分严峻的事实。
    二、以超前意识为主导的中学语文教育
    台湾师范大学陈伯璋教授曾就“二十一世纪的新国民”的塑造,提出了前瞻性、人文性、生活化、统整化 、弹性化、国际化等六大“基本理念”。与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 相谋合。他指出,前瞻性是以“未来化”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应以其未来生活所需为重点,不能“以过去的 教材,教导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生活”;人文性则指学校教育宜充满人性化的措施,系“以学校来适应 学生,而非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化则强调课程内容宜多与生活相结合,避免背诵之学,提供各种生活的体验 和刺激,增进学习者适应生活环境的知能与正确态度;统整性则提出课程内容的互补和关联,不是零碎知识的 学习,同时也应注意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的配合;弹性化则指课程实施上因地、因时制宜,并充分照顾到个别 差异的事实,同时乡土教材的补充及课本中单元弹性的选择都应考虑落实;国际化则指在未来地球村的生活方 式下,“走向世界”的知能及态度的培育,是责无旁贷的工作。
    这六大基本理念恰恰是开给中学语文教育不良现状的一剂药方。
    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应该是“为明日而学习”,即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了解明日到底是怎样一个新的 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应该具有怎样的一个内涵及特性?这是我们应该及早准备,未雨绸缪的。目前,国家 教委所推行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的课程改革,就是为此作准备的。
    我以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正式课程,也不能定必修课为一尊,它同样应在“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大目 标下,设计多样的自选科目,从而形成同学生多样的能力、出路相对应的语文课程。正在北京十一学校实行的 “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个性优良”实验,其综合活动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未来人才语文 能力的样板。
    我们不必拘泥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打多少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凭借怎样的语文能 力才能适应和生存,这是语文活动课所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正式学科课程补充的语文活动课程,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学生主体性,无论课程内容、进程如何,都 要求学生自己组织,也就是说,不再是“教师摆弄学生”;二是综合性,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横跨甚至超越 现有课程教材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和观念、行为、思维、感情的综合发展;三是过程性,强调学生在整个过程 中所体验、亲历的一切。比如说,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其他诸如竞赛、演讲、辩论、报告会、诗朗 诵、社团活动、课本剧等,都是有益的、成功的尝试。
    这是目前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所要探讨的当务之急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鲁迅先 生提出的“天才的培育在于深厚的泥土”的观点,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讲的就是能力的 培养离不开直接的认识和经验,离不开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舍此,便无出路。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潜在课程
    上海(语文学习)的封面有一句警策人心的口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换句话讲,就 是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我们什么时候离得开生活呢?因此,把中学语文教育理解为狭义的正式课堂 教学,或者再辅之以语文活动课,也还不能包含它的全部,语文教育还有一种隐形的潜在课程存在。

[1] [2] 下一页  


下一篇:谈想象作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