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

  2009-05-01 14:07:45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备考,本文就近年来高 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 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 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四方面: 1.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考查复句关系。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备考,本文就近年来高 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
    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
    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四方面:
    1.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考查复句关系。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
    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此题型1992年“三南”题中曾用过。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言复句的意思弄清楚,这就要看它所处 的语言环境。本句之前是郭永指责太原帅征收超过朝廷规定标准之外的赋税供其“宴飨”享乐,之后是府里也 不敢紧逼,中间题干句,应有对太原帅威胁的意味。第二步再用四选项的关联词逐个搭配,选取恰当的一项。 只有B 项表假设的关联词才恰当(题干句中的“脱”正是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2.既考实词,又考复句关系。例如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6题: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个是对“原”的解释,属于对实词的理解;一个就是辨析复句关系。句中有关联词 “虽”,但“虽”在文言复句中既可表示转折关系,又可表示假设关系,在句中的具体作用,只能结合语境分 析。答案为A。
    3.形式上考虚词,实际上考复句关系。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13题: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以诚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在此题中,“以”都做连词,可考查点不在于让考生分辨它的连词用法与非连词用法,而在于它所连接的 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题目的难度所在。题干中的句子,“以”前后是因果关系,选项中只有D前后是 因果关系,A、B、C三句“以”前后都是目的关系,所以答案为D。
    4.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直接考查复句。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8题: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做此类题,我们首先要寻找分句间的关联词。关联词不明显的,则要注意前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①句“ 以为难”“以为不难”,反映了一般的看法与“我”的看法之间的差异,语意是明显的转折;②句中的“特” 是“只不过”的意思,分句间也是转折关系;③句中有表假设的连词“必”,前后分句自然是假设关系;④句 前后分句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A。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采用了与1997年高考试题第18题相同的题型考查文言复句: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做题方法与上例同。四句的内部关系各不相同:①是并列关系,②是转折关系,③是假设关系(或条件) ,④是因果关系。 所以答案为D。
    二、应试复习要抓的几个主要方面
    笔者了解到,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文言复句的内容重视不够,而教材又未对文言 复句作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针对这一状况及高考要求,笔者认为在复习文言文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要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文言复句的关联词。
    文言复句的关联词既多又复杂,有的一种关系多达几十个关联词,如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就有“设、而、即 、今、诚、向、如、苟、若、使、倘、脱、借、第、令、以、竟、果、假、其、必、虽等,而这些单音词又常 组成双音结构:“向使、如若、如使、竟使、假令、借令、设使、如其、向令”等等。因此,对每一种关系的 关联词,都要烂熟于心。
    2.要注意区别每个关联词的多种用法
    文言复句中的关联词常表示多种意义和用法:既是虚词,又是实词;是虚词,又表示多种关系。如①今之 乐犹古之乐也。(《庄暴见孟子》)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同上》)
    ①是个单句,“今”作“现在”讲,不是假设连词;②是个复句,“今”是假设连词,与“则”搭配,表 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那么……”。
    再如“而”这个连词,可表“假设”、“并列”、“条件”、“转折”、“承接”、“因果”等关系。 像这种表示多种关系的关联词还有很多,恕不赘举。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牢固掌握它们不同的用法。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