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多滋味

  2009-05-01 13:53:12  
“咬文嚼字”多滋味“咬文嚼字”多滋味安徽 鲍亚民“咬文嚼字”这一成语历来被人们当作贬义词用。“死扣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固然不对,但对文章的遣词造句来一番深究,悉心品味,领悟个中奥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作用也不可忽视。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写月光下的树影的句子:“月光是隔了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咬文嚼字”多滋味

“咬文嚼字”多滋味
安徽         鲍亚民
“咬文嚼字”这一成语历来被人们当作贬义词用。“死扣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固然不对,但对文章的遣词造句来一番深究,悉心品味,领悟个中奥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写月光下的树影的句子:“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落下”是平常的词语,一般人并不注意,但仔细一咀嚼,“落下”这一词语用在这儿非常确切。它的好处,一是能化静为动,有宋朝词人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意味而又不似张词那么纤细;二是使“高处”两字有了着落,灌木在高处,影子自然应当“落下”。可见这一极富诗情画意的“月影”的描写,得力于“落下”这个看似平常的词。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有“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一句,这里“点破”是什么意思?“寂寞”常用“打破”,怎么可用“点破”?改一改如何?细一分析,这里用“点破”,与上文的“痣一点”,与“点缀”,与“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的描述紧紧相扣,是十分确切的运用。如用“打破”,即破坏了整体美,破坏了这一幅宁静、幽静、精巧的图画。
实词可以咀嚼品味,有的虚词也值得探究。如鲁迅《祝福》中写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联系上下文,“然而”表转折,前句有祥林嫂“食物不论,力气是不错的”,使鲁家“竟没有添短工”的话语,可她对辛苦的劳动反而很“满足”,“有了笑影”、“白胖了”就是明证。这是为什么呢?认真作一分析,便知祥林嫂往昔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然而……”显示出祥林嫂善良、勤劳、本分,又有可怕的麻木的性格特征。
总之,要深得文章三味,就必须花一番咀嚼的功夫。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领会不了文章的内涵的。我们在阅读时要引起重视。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下一篇:剥体诗例说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