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得体”三妙法
“语言得体”三妙法
今年高考全国卷最鲜活、最闪亮的题目,应该说是第25题仿写题,原题如下: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麽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麽也别留下
(1)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很显然,这道新题型意在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近几年往往考查“简明”“连贯”,没有单独考查“得体”。那么 “语言得体”有何妙法呢?
一、 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如: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麽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