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

  2009-05-01 13:34:57  
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 问题的提出时代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初中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

问题的提出时代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初中阶段的德育,应该通过加强“学会做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我们为什么提出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呢?这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存在着“五重五轻”
1.《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上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文件中对层次性的阐述是很明确的,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却往往只重少数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而轻做人的最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脱离多数学生实际,造成名高实低。

2.从德育的两大功能来看,德育应该既满足社会对它的需要,又满足人对它的精神需要,但以往的德育工作往往重社会需要,而轻人本身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在如今,国内现实生活丰富多采,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大最信息涌入校园,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此外,学生在自身成长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也未能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和帮助,学校德育忽视学生精神需求的问题就更显得突出。

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以往的德育工作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把学生当成“口袋”,认为我们往里装什么他就会有什么。这种教育造成学生“只会讲不会做”,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言行不一的毛玻

4.从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看,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存在重教师的教育作用,轻学生自我教育的倾向。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内部动力机制,那么,外部教育作用将是大打折扣的。

5.从管理和教育的角度来看,?重外在管理,轻内心塑造。如果学生在服从外部管理的同时没有培养出自我约束的能力,那么,他们在管理放松的情况下或走入社会后,可能就会随波逐流。

(二)社会需要向我们提出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这一宏观的角度看,我们的德育确是任重而道远的。目前的社会风气也向我们敲响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的警钟。德育的明显特点是效果的滞后性。今天的德育效果,也许在若干年后才显现出来;同时当今社会道德风气也可以折射出我们几年或几十年前的道德教育的情况。

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看到:珍贵的文物古迹上被刻划得乱七八糟,供游人用的桌凳被掀得东倒西歪,激烈球赛的看台上会传来不文明的叫骂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有些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习惯?我们也不只一次听到过:当歹徒逞凶之时,在英雄流血之时,在同胞遇险之时,周围的一些人竟然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感到悲哀:为什么这些人没有最基本的道德良心?当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坑骗顾客钱财,甚而害人致死时,我们感到愤怒:干这些发昧心财勾当的也能称之为“人”?

当然,这些丑恶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不能全归咎干学校教育,但肇事者大多受过基础教育,从这个角度讲,丑恶现象的出现是向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他们才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如果做人这个基础没打好,其它都是空谈。

(三)学生的实际情况
现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造成他们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他们缺乏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热爱集体却正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此,学生现状也需要我们强化做人教育。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基本思路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目标,从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计德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从而实现目标。

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其合理部分,努力克服其弊端,借鉴当今中外各种先进的德育理论和经验,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1)目标的设定上要注重基础性。人的道德表现可分为三个层次,低一级的是社会所允许的,较高一级的是每位公民必须做到的,最高一级的是社会提倡的。我们把初中阶段的“学会做人”教育定位于“社会要求每位公民必须做到的”这一档次,即做“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这是因为:人的成长阶段不同,对做人的要求也不同,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它的特点之一是全民性(所有儿童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即非终结性,初中阶段并不承担人才培养的终结任务,但它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决定了初中阶段要进行的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这并不是降低德育要求,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一味坚持高干初中学生接受能力或连教育者本人都达不到的道德要求,这样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很差。做文明人是社会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而如何做“现代人、爱国的人”的教育任务就更为艰巨。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够完成这项教育任务,就为一切更高要求的道德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就是教育的成功。

(2)在教育内容安排上要从学生观状出发,螺旋式上升。人的道德是在为人处世中体现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做人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应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教育。学生的生活范围是随着年龄增长,由家庭扩展到学校,继而扩展到社会的。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系列道德上的困惑,例如:“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发展与同学的友谊?”“如何与异性交往?

”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正确解决,其道德索质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做人教育以学生现状为出发点,以社会需要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内容的安排必须体现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例如,在对待他人方面,要求初一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要求初二学生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乐于助人;要求初三学生以助人为乐。

(3)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上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劝的,因此,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从这一观点出发,科学的德育方法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在理论上几乎无人不承认,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违反。社会发展到今天,强调方法应是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开始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价值观念也随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价俏取向的多元化和冲突,以及它们对青少年的影响足客观存在的,如果让学生仍处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地位就行不通了。事实表明:只有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寻求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德育专家提出的“参与和引导选择”模式、新加坡的“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发展法”都值得借鉴。

“学会做人”教育的实践
(一)确定做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做人教育的内容要求必须简明、可操作性强,?并能涵盖做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做人即要做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

“做文明人”内容要素--守法遵纪讲道德;“做现代人”内容要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竞争、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爱国的人”内容要素----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抓关键点。德育专家告诫我们:大工作量、巨细不分和席卷式的德育方式方法,固然可以保证最后德育要求的内化,但是,如果能够抓住品德形成的关键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工作,可以达到同样的德育效果,而后者的德育效率却能大大高于前者。据此,我们确定了做人教育的关键点。关键点的确立既要考虑它在德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又要考虑到它也是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我们抓了以下四项关键性工作:

1.抓养成教育。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行为外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重点抓了两项:一是狠抓训练。每年重点在初一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由教师或学生做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的或模仿性的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反复训练准确而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二是加强程序管理,按时间先后依次安排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四个管理程序。坚持善始善终,一环扣一环,并在倚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的状态。

2.开辟心理素质教育新领域。?过去的学校教育,只教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但没有教学生认识自己及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对于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等问题,均不过问,使其成为教育目标不能涵盖的空肉地带。从内容上看,这些亦应纳入“学会做人”的教育研究中来。心理素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人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心理素质基础之上的,如果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也会落空。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坚持边摸索边实践。主要惜施有:①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②根据学生实际问题设计教案,利用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③建立心理咨询室。

3.改进班会。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我们围绕做人教育对班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内容安排上创设一些道德情境,组织学生讨论。

例如,我们发现初一学生中有劫钱的现象,虽属个别,但性质严重,影响极坏。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育情境:放学后,两个男同学想去玩电子游戏机,可又没钱,于是对走过来的一个小孩说:“把你兜里的钱掏出来,不然我们就打你。”

小孩只得把身边仅有的2元钱交给他们,他们枪过钱就跑了。我们让学生讨论两个同学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找出各种可能的后果)之所以设置这个讨论题目,是由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做事只凭一时冲动,根本不考虑后果,直至受到处分才后悔。如果教育他们干某件事之前冷静地考虑一下后果,那么很多愚蠢的事是可以避免的。接下去,老师把教育这两个同学改正错误的任务交给全班同学,联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个讨论题目的设置,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我们以道德短剧的形式设计了一些道德问题让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