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处置“顶牛”现象

  2009-05-01 13:28:12  
科学处置“顶牛”现象 科学处置“顶牛”现象  我在一本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较量”   上英语课时,孩子们正准备着朗读比赛,我的余光突然发现,坐在窗户边的黄某,手拿一本课外书,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于是,我走下讲台,来到他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把书给我好吗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科学处置“顶牛”现象

科学处置“顶牛”现象


                               
  我在一本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较量”
  上英语课时,孩子们正准备着朗读比赛,我的余光突然发现,坐在窗户边的黄某,手拿一本课外书,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于是,我走下讲台,来到他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把书给我好吗?”他突然惊了一下,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了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静静地坐在那里。我见他没有想拿书的意思,又轻声地重复着说:“请把书拿出来。”可我连说了几遍,他无动于衷。“那老师就自己拿了?”我有些生气了,欲伸手去拿,他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我靠近。此时,我感到自己的话语似乎缺乏力量。“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他依旧不动声色。顿时,我有些紧张了,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对他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我步步紧逼,威胁着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他还是默不作声。我真有些按捺不住了,倘若继续僵持下去他依旧不把书给我,我该如何收场,我的威信靠什么来支撑?更何况,我根本就不知道他爸爸的电话。不过,我还是本能地边想边慢慢从包里摸出手机,就在我快要按键的一瞬间,他迅速从抽屉里扔出一本书来。尽管他扔出的那本书不是我想要的,但我的眼前骤然间闪过一缕阳光,而这光则来自他父亲的威力。于是,我紧紧抓住这缕光,继续为赢得威严“较量”。“对不起,刚才你看的不是这本书。”我冷静地说道,随后就开始假装拨打电话,我一个键一个键地按着号码,但脑子了却是一片忙乱,“他会把书拿给我吗?”这个疑问一直在纠缠着我。兴许是他看我动真格的了,终于败下阵来,流着泪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美国书——《奥兹国的巫师》。这时,我才在如释重负中松了口气。
  思考与对策
  这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人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顶牛”现象,即师生因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而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中。说它“常见”,是因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里是因为“一本书”,那里可能因为“命令学生上办公室”;或者因为变相体罚,“叫学生站到教室的前(后)面”、“惩罚学生劳动”;或者因为要求学生回答不恰当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引发“顶牛”现象。从实践上看,这样的现象通常不会发生在优等生身上,因为他们做“听话的好学生”,向善的心理需求较强,老师的指令即使出格,一般也会照办。也不会出现在所谓的“差生”身上,因为他们对各种批评和要求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中等生、性格内向、平时默默无闻、老师较少关照的“老实人”身上。当他们认为的价值观受到侵犯时,他们往往会在“沉默中爆发”,他们的表现往往出人意料。
  “顶牛”现象的演变趋势,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教师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竭其所能,甚至动用武力让学生屈服;二是教师“罢教”,一走了之,让全体学生和问题学生一起陷入恐惧和不满之中;三是教师理性占了上风,科学点拨,巧妙化解。显然,第三种演变趋势是“顶牛”现象的“正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科学处置之策:
  “顶牛”前——多法提醒
  师生发生“顶牛”现象一般都是学生违纪或犯错在前,教师不恰当的处分在后。预防“顶牛”现象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提前针对学生的“违纪倾向”打预防针,对学生的违纪倾向或现象多法提醒,让学生警戒,从而调动学生向善的内驱力,认识到错误之所在,进而主动改正,把“顶牛”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本案例中,教师发现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籍,对学生提醒的办法是很多的。一方面,可以旁敲侧击,对该生周围的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对该生进行提问,把该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入手,增加一些兴奋点或注入一些互动环节。再不行,还可以趁全班同学合作学习或集体练习之机,走下讲台与该生耳语交流,私下点拨。如此事前提醒,“顶牛”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顶牛”中——多元化解
  倘若发生“顶牛”现象,教师也不要慌张,一定要理智。切不可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权威,去恫吓学生,甚至体罚学生,撕裂师生关系。“顶牛”现象发生后,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反思学生“顶牛”的动因,多分析学生“顶牛”的心理,牢固树立“维护学生的面子,保护学生的自尊”永远是第一位的思想。多元化解矛盾,使师生关系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面对本案例中的“顶牛”现象,可以因“事”制宜,选以下方法加以化解:1.自我解嘲法。“顶牛”中的老师可以通过“贬低”自我,让步收场。“这位同学不想把书给我,说明我上的课确实不怎么样,你没兴趣。这样,我们继续上课,假如你认为我上的课还没这本书精彩,你可以继续看书。不过课后,也让我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彩,好吗?”2.问策同学法。动用学生的力量,借助群体的压力,让“顶牛”现象迅速化解。案例中的老师可以设计两个话题让学生们发表意见,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a.这位同学为什么不愿意把书给老师呢?(引发学生内心共鸣)b.你认为这本书应该交还是不应该交呢?根据学生们意见即可机智化解。3.理解退让法。理解学生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暂且退让,事后再进行疏导。“这本书一定非常精彩,不然像你这样听话的孩子不可能不借给老师看的。等你看好后再给老师看一看,行吗?记住,上课可不能再看了!”
  “顶牛”后———多层疏导
  不论“顶牛”现象以何种形式收场,当事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剖析“顶牛”的原因,改善并提升师生关系。倘若主要原因在学生,教师还应从学生层面、其他任课教师层面以及家长层面探寻“顶牛”成因,寻求疏导良策,整合教育力,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之所在,匡正失衡的师生关系,让“顶牛”现象不再重演。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