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

  2009-05-01 13:37:36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作者] 广东  林运来[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

[作者]  广东  林运来

[内容]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它不仅仅依靠单一的讲授,而且引进多媒体、多学科的运用,就是教师讲授,也根据教与导的需要,创造多种教学艺术风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多媒体:优化组合多媒体是多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教学上的多媒体包括文学、图表、影视、声像以及计算机软件的运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把多媒体引进课堂,利用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和加工处理,发挥其交互性、集成性等综合功能,创设课堂教学的优良环境和氛围,增添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扩大教学信息量。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提供并展示许多教学所需的资料,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加强教学的整体效应。如上《琵琶行》一课,提供一段优美的琵琶曲,会使学生感到声情并茂,心旷神怡,“余音绕梁三日”,接受美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活字典,能提供正音、带读、音乐合成的教学效果,为各类文字词典所不及。

  这几年,语文教学实施情境教学,它除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外,还可以摸拟创设多媒体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综合因素,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上《荷塘月色》一课,多媒体集形、声、色为一体,再现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创设广远的意境,为学生开拓无限的想像时空。

多媒体不但适用于语文群体教学,更适合第二课堂的语文个体学习。学生凭借多媒体的电脑、光盘,就可以自编程序,自控学习,提高学习技能和操作技术。换句话说,多媒体的大量信息传输,能够唤起学生个体大脑中的潜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电脑是多媒体的中心,引起许多语文教师的广泛兴趣,并运用其储存、修改、调用、重编、复制、检索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益。广州广雅中学语文教师黄永光,运用电脑编存教学纪要、一课一测、辅导材料、综合训练等专题。特别是按高考研究专题,编存高考题库,考试信息、题型研究、重点难点、规律方法等,编制《高中语文全方位训练》,用于从高一到高三整个过程的教学试验,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为语文教学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氛围,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广东珠海一中语文教师林小苹,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课文内容,设计情感类、形象类、愉悦类的配乐朗读,渲染课堂气氛,深化课文题旨,增强教学感召力。如上《菜园小记》,选择《南泥湾》这一历史歌曲的音乐录音,为课文的第10自然段朗读配音,使学生想像延安大生产运动时代,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那种“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上《向沙漠进军》一课,选择琵琶曲《十面埋伏》为课文第4自然段配乐朗读。那种扣人心弦的旋律正好形象地反映出沙漠肆虐并侵袭城乡的强大攻势,学生就容易领会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一事物的特征。当然,利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毕竟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既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具体语文内容的需要,不能喧宾夺主,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替代学生的想像思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学习和从事电脑使用、软盘制作、多媒体操纵和综合应用等现代信息载体的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拓宽教学视野,接受继续教育。

二、多学科:交叉渗透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有如雨后春笋,如系统科学、模糊理论、接受美学、现代思维学等。它们不仅传递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信息,而且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嬗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和热情关注,并进行了有益的实验研究。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除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原理,通过对知识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运用,不断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外,还运用新兴学科理论,通过文理交叉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系统控制,提高教学信息量,引导学生“从文学中吸取艺术性,从科学中吸取科学性”,“既从文学中,又从科学中吸取许多养分。”(伊林语)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语文教师主张语文教学应当弘扬人文精神,提出要以接受多文化因子为前提,认为文化品种越多,对文化内容研究得越深,就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而出现“优化组合”,并让创新的观念闪闪发光。改变语文教学长期走“单行道”的弊端,犹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黑夜中的亮光,引导人们走出单行道的死胡同。

人文与科学,两者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张志公先生在答《语文学习》杂志的记者时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吃亏就在于没有科学性”。张先生并不反对“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但把它与科学对立起来,就走向了极端。”(《语文学习》1996年第2期)著名作家徐迟,自新时期以来,在科学题材领域里,以诗人的目光和文学家的情怀,在科学的王国里探隐索微,采摘到许多属于“绝顶上的灵芝”和“冰山上的雪莲”。曾经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指出:“为沟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名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习理科名门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中之某种。”张志公先生最近提倡两个“全面发展”,即“培养跨世纪人才应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智育应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全面发展。”“科学性和人文性都得加强。”(同上)运用新兴学科就是“沟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智育应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全面发展”,就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走向。

新兴学科是以综合渗透性和边缘交叉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多学科、跨学科活动,文理交叉渗透,相互为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多囿于学科内部结构,未能超越传统语文教学的藩篱。许多学生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局限于狭小领域,不能以新鲜知识信息去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语文教学系统中的教材、教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等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利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结构性、相关性等原则,指导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或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读读写写,听听说说,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双向交叉渗透作用,建构听说读写系统工程。

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单元组合和安排,既有对传统语文教材编写的继承,又有新时期新学科的应用。许多特级教师所倡导的教学设计、课型模式,如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等,都是系统科学理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选择;词类活用;双关、婉曲、含蓄等修饰手段等。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以扣人心弦,就是寓形象、情感、意境于模糊集合之中。以上这些“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康德语)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极和审美极。后者通过作品的“召唤结构”,它的特征是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赋予读者参与和创造作品意义的权利,能够主动地召唤读者进入其中,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