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教法

  2009-05-01 13:33:44  
新教材,新教法[作者] 郑振金[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新教材,新教法

[作者]  郑振金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从初一册到初四册来看,无论是按生活内容,还是按文体来编排,所选课文内容到课后基本训练,都始终如一地把阅读,写作和其他种种训练,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这一特点是以往各种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学生认识生活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学好语文。面对教材的这一新特点,我们应尝试用新的教法来适应它。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司机的背影;工人开山凿石的背影;农民在田野里劳动的背影……让学生搜集素材,写观察日记。学生通过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和仔细观察生活,向大脑输入了许多信息,在写观察日记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输出信息,笔下的人物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凌晨四点钟,头发斑白的母亲就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穿上布衣服,拿着一束稻草,挑着一担土箕向离家不远处的秧田走去。一弯明月高悬在蓝天上,母亲挽起裤脚和衣袖,脱掉拖鞋,迈进冰冷刺骨的水田中,右手飞快地拔苗,左手飞快地洗秧苗。她的眼睛看着秧苗,背朝着蓝天。我从窗口望着老母亲忘我劳动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位学生之所以会写的如此具体生动,是因为认真读书和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

    我在指导学生写说明文时,也是采用读书,生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分析说明了它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把记叙同说明熔为一炉,既按作者的行踪,又兼顾了被说明事物自身的空间顺序。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模仿的。”讲完课文,我带学生观察校舍,观察水泥厂,观察电影院,观察烈士纪念碑。引导学生模仿周定舫同志的写法来介绍说明建筑物。在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学习作者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换,分别从山脚,山腰和山顶等不同观察点来观察和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我带他们到紫金山去春游,到水库去划船,夏天到天宫去看日出、游览寺庙。在游览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观察日记,搜集素材。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加积累。常言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到写作时就水到渠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很多: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写实验纪录和报告,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运动会,参加大扫除,参加劳动,参加文娱活动等,都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资料。积累资料这项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二,选矿——选材。工人采到矿石,还要经过筛选,去芜存精,尽力除去对炼铁毫无用处,甚至有害的泥石。学生写作,也要用脑子认真思考,要审题,根据题意确定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矿石”,剔除与中心不符的“泥石”。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写作也要量体裁衣。即使是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也要进一步精选,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矿——题材,作家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时,从几十个材料中选出三个典型材料来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晗同志在写《谈骨气》这篇论文时选了文天祥和闻一多宁死不屈,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等三个事例来论证中国人民有骨气。他的文章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选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确。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往往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事先确定中心思想,没有列提纲。看到题目之后就马上写作。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像记流水帐那样,把观察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全部记下来。去年中秋节,我叫学生认真观察中秋节那一天的生活,写一篇题为《中秋节趣事》的作文。我在批改这次作文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把中秋节那一天所观察到的事不加选择地记下来:早上买菜,上午祭祖坟,下午炒菜煮饭,傍晚吃饭,夜里吃月饼赏月亮……作文像记流水帐那样写了许多事。可是却不能把趣事的“趣”字反映出来。我要求那些学生据题意确定中心,然后据中心列提纲,再根据提纲围绕中心选一、二个材料写作。经过修改,从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来看,大部分同学能按照题意围绕中心写作。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只写了吃完团圆饭之后,全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吃月饼,喝饮料,听音乐,赏月亮的事,详写听母亲讲关于嫦娥、小白兔和吴刚的故事。作文反映了全家人团圆的乐趣和听故事之趣。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大家从中学到选材的方法。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精选材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比如写校内的建筑物,可以重点写教学楼,办公楼,略写宿舍和食堂。写议论文,要选与论点和论据关系较密切的材料。比如,岑桑同志写的《失败是个未知数》,只用了威灵顿失败后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的历史故事为例,印证失败不是最终结果。

    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确定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列出提纲,再按提纲围绕中心思想选材组材。比如,要写《记一次运动会》的作文,先指导学生审题,因为有一个“记”字,可以判断是写记叙文,写作的内容是运动会,记叙的景物和人物要与运动会有关。审题之后可以确定中心思想——通过记叙三个项目的比赛情况,表现运动员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然后按以上的中心思想列出以下的提纲:

    第一部分:写召开运动会的时间、地点和场面。(略写)

    第二部分:写三项比赛情况。

    1、长跑决赛的情况。┐

    2

[1] [2] [3]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