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作者] 广东汪国军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要求降低了,篇目也减少了。近两年我省中考内容限于课本基本篇目,体现了《大纲》精神,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结果相反,很出乎意外,请看下表:
1997年韶关市语文中考“古文阅读”部分抽样统计表〈全题共10分〉单位名称 抽样 平均 合格率 优秀率 最高 最低
人数 分 分 分韶关市直各中学 386 5.1 43.2% 8.8% 9.5 0
市十一中学 82 5.86 51.27% 13.42% 9 3
(上述数据来源于韶关市教研室和十一中教务处)
从试卷上反映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这让人费解,更让人思考。为此,笔者深入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出造成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大纲》中降低了难度, 教材作了“低调”处理,考试中文言文占比分不大,如下表:项目 年份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20分制) (150分制) (150分制)考 分 14分 18分 18分占全卷比分 11.67分% 12% 12%
(考分项含基础部分和阅读部分文言文考分)
一部分教师在认为文言文难教好,学生也厌学的情况下,教学中也来个“低调”处理。中考复习时,在基本篇目中抽几个语段,“押押宝”就算了。
2、“读”没有到位。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