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

  2009-05-01 13:22:21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作者] 张悦群[内容] 中学语文难教又难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头脑中的一些“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了解“相异构想”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作用,以找出清除这种干扰的有效方法,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质量,将会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

[作者]  张悦群

[内容]

    中学语文难教又难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头脑中的一些“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了解“相异构想”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作用,以找出清除这种干扰的有效方法,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正式学习科学课程以前,儿童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和一些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专家们将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形成的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儿童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或“不同的概念框架”(Alternative Frameworks)。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相异构想”。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学中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要比传授一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困难得多。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知道,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刺激就有反应,反应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可以认为是信息输入,反应可以看作信号输出。有关语文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的刺激作用于中学生,由于中学生本身就已具有的“相异构想”的作用,便使输出的信号失真和畸变,并又以错误的“构想”形式表现出来,再继续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经常有教师责怪学生:“这个问题我不是讲过了吗?”,“上次错的,这次又错啦!”要知道,一个人先有的“相异构想”是不容易抛弃的,因为它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思想方法、逻辑素质的总和,它顽固而错误地影响着一个人学习行为的理性趋向。

            二、“相异构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相异构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①来自生活的感受而导致不正确的理解。②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以致“相异构想”相安无事的存在和“生长”。③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正确的概念不愿意接受。④思维定势影响正确观点和概念的建立。

    另一方面,①自幼以来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家长错误观点的影响,比如一学生写议论文,每节开头都喜欢用毛泽东诗词,原来该生家长在文革中曾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手笔”。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对某些语文知识产生曲解。③广播、电视、录像和广告的错误宣传。比如某市电视台不止一个播音员把“谥号”的“谥”错读成“yì”,学生在学《五人墓碑记》时也把“谥”错读成“yì”。④有少数教师对语文概念或知识讲解有误。⑤某些资料对概念和知识的不科学阐释。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相异构想”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1.特异性  由于每个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他们在头脑中产生的“相异构想”是各式各样的,对同样一个问题,正确的结论或答案一般只是一个,而错误的则可能五花八门。

    2.肤浅性  由于中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有限性及其认识过程的自发性,他们在大脑中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往往缺乏逻辑性,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表象阶段,不能正确地通过具体表象形成抽象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隐蔽性  当中学生对某一语文现象形成初始观念时,由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只能朦胧地“意会”,还不能明晰地言传。但作为一种观念,仍有其实质性的内容。当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某种新知识和新材料时,如果不有意识地与学生的“相异构想”联系起来进行揭示、比较,那么学生头脑中就会同时出现两种观念,到一定时候,错误观念还可能表现出来。

    4.顽固性  “相异构想”含有学生对事物认识先入为主的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认识新知识和新材料所凭借的工具。他们就是靠这种认知结构来学习语文的,并“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这些观念深信不疑,很难放弃原有的观念。“相异构想”在学生头脑中十分顽固地存在着的,很难通过一两次讲解或练习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以前“错过的”还再“错”就不足为奇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学习新知识或新课文之前,中学生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错误地阻碍着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如何清除“相异构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

        1.教师要充分了解严重干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相异构想”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