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09-05-01 13:21:58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作者] 孙旭[内容] 目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呈现着千姿百态的可喜景象,从理论和教法两个方面在进行广泛的探索和尝试。然而综观这些教改的特点,笔者认为,始终忽略了“学生怎样学”的研究,而这个问题,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居于主动地位,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作者]  孙旭

[内容]

    目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呈现着千姿百态的可喜景象,从理论和教法两个方面在进行广泛的探索和尝试。然而综观这些教改的特点,笔者认为,始终忽略了“学生怎样学”的研究,而这个问题,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居于主动地位,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是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必由之路。

    下面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一点浅见。

    一、精问导思学习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问导思,让学生思有所获。在说明文教学中,可用“引证提问法”、“因果提问法”、“递进提问法”、“逆向提问法”、“总结提问法”等侧重精问用以导思。如在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可采用“引证提问法”来“导”思。《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首先对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特点作了概括性的说明,课文本身采用的是按照参观路线和空间方位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写的。教学中可设问:课文中选了哪些例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印证“雄伟壮丽”这一特点。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后答出:以万人大礼堂、宴会厅、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为例,分别从建筑面积、体积及外观轮廓等方面加以证明,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对人民大会堂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印象。此外,还可提出:“壮丽”的“丽”是“美丽、好看”的意思,为了显示它的“丽”,课文又采用了哪些较多的描写说明。学生们看书思考后即明白对“屋檐”、“柱廊”、“国徽”、“石柱”、“大铜门”、“屋顶”、“五星灯”、“挑台”等的描写,都表现出人民大会堂不但雄伟,而且壮丽的特点。有的说明文,在文章的段落结构上具有因果关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采用“因果提问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顺序确立的依据,可采用“逆向提问法”。通过挖掘教材的难点,采取不同的问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

    当然,“导”思切忌“满堂问”,“导”问既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要适当地把握住启动学生灵感的突破口。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提问的难易程度,及时地纠正学生回答中的偏差。

    二、撮要学习法。一篇好文章,总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有作者的独见。教学中,只有抓住课文的关键,才能使阅读有条理,主次分明。阅读课文时可使学生在自读时提纲挈领,运用序号和符号(圆点、圆圈、三角、横线、波浪线等),分出层次,勾画要点。这样,既可显示出文章整体结构,又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联系。如《恰到好处》一文分为三个层次,可加上序号,总结其大意;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用符号标出;第二段中在论证什么是“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五个正面例子,应用符号划出来;第三段中在论证为什么要做到“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三个反面例子,也应用符号显示出来,如此等等。在背诵上,也可采取“撮要”方法。如用板书图示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及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板书图示,作为读书笔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鱼我所欲也》第一段有九句话,语意曲折,层次较复杂,机械记诵,既费时,又易错漏句子。若指导学生理解其逻辑联系,画出结构图,照着它逐层诵记,就比较迅速、准确、牢固。

    三、比较学习法。这种方法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与《冯谖客孟尝君》这两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①信陵君与孟尝君的性格特点;②侯赢与冯谖的性格特点;③两文的写法。通过两篇课文的异同比较,教学内容更易于落实。这种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运用比较学习法,有助于智能的开发。比较不仅是对同一范畴不同对象进行对比的手段,而且也被广泛用来对同一对象自身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闰土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两次肖像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如果用比较学习法进行阅读,就能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四、设疑辨疑学习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般来说,设疑可分难点设疑,错处设疑,关键设疑,无疑设疑。有许多问题,学生不易准确把握,更不易理解掌握,教师如果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固然省事,但这种嚼食以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课文中的许多地方看起来平淡无奇,容易被学生忽视,其实,这些地方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巴金在《灯》一文的结束处有这样一句话:“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为什么要用“微笑”,而不用“欢笑”?显然这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的思想觉悟有关。用“微笑”一词还有什么妙处?它与篇首“窒息”相照应,从“窒息”到“微笑”,说明“我”的革命意识在增强,对抗战越来越抱有信心。还有一些课文有曲笔、奇笔、神笔,往往含蓄、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应设疑,激发学生辨疑。例如《蒲公英》一文,总结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蒲公英似的孩子”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当时日本是侵略者,作者为什么还对这个孤儿这样同情?通过讨论辨别明确:日本统治者发动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灾难,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不幸。因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品的反战主题。

    五、补“缺”治“滥”学习法。当前,学生处在升学压力之下,对于课外阅读有着两种走向:一是让沉重的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只好成天围着课本、练习题转,其他一概无暇顾及了;二是虽然课业繁重,但仍有不少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知识。具体做法可用补“缺”治“滥”来概括。

    “缺”表现为知识面窄,实际能力差,即或得高分,实际上难免低能;“滥”则表现为观念错杂,辨析能力差,即或能有所知,也无非是大杂烩。这种状况,需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有“缺”补“缺”,有“滥”治“滥”。补“缺”,要从文化、历史的角度着眼作系统的考虑,可以结合课本所提供的条件,对相关的古今中外名著,有计划地由点到面,既纵向推进,又横向比较,指导学生阅读。

    治“滥”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阅读面广,接触的东西也不等,教师首先要对一些可备一格的作品有所了解,了解学生阅读的热点,心中要有个底,然后再作具体的分析指导。例如学生爱看琼瑶、金庸、席慕蓉、汪国真等人的作品,教师应因势利导,作切实的指导。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教学有一般的规律;教无定法,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允许教法各有不同。教师必须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