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神游故国”

  2009-05-01 13:21:38  
究竟是谁“神游故国”[作者] 陈乃香[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究竟是谁“神游故国”

[作者]  陈乃香

[内容]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是,第一种: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先看“故国”。课本注释说:“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这里的“故国”“旧地”显然是指赤壁(当然此赤壁非彼赤壁,这只是作者的推测)。那么,赤壁是谁的“故国”“旧地”呢?赤壁本不属于哪一个人所有,但词里却让它归了周瑜,称之为“周郎赤壁”。周瑜与赤壁之间的关系密切,赤壁因周瑜而闻名,周瑜也借赤壁而扬名。由此可知,赤壁是周瑜的“故国”,而不是苏轼的“故国”。

    再看“神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神游,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即精神魂魄游某地,而不是亲身游某地。课本注释说:“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可见苏轼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

    由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句是词人苏轼的想像,大意是:周瑜虽死而心恋故地(若死后有灵的话),精神魂魄往游东吴,游赤壁,和自己相遇,将会笑多情的“我”事业未就而华发早生。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显示了非凡的才能(24岁为吴将,吴中称他为“周郎”;34岁指挥赤壁之战)。而此刻词人已年近半百(47岁),被贬黄州,无所事事。此时让周瑜“神游故国”,“笑”词人(苏轼),既饱含着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据此,我认为第二种理解更好,更符合语境,更符合作者的思想实际。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