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两种关键性能力:分与合

  2009-05-01 13:13:33  
现代文阅读的两种关键性能力:分与合[作者] 相卫平,浙江嵊州[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现代文阅读的两种关键性能力:分与合

[作者]  相卫平,浙江嵊州

[内容]

 

    如何提高阅读和答题的效率呢?我以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和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所谓“合”,就是一种化繁为简、化实为虚的能力。阅读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会碰到结构复杂的句、句群、段,阅读能力差的人碰到这样的句子会感到一片茫然,甚至失去阅读的信心。事实上,许多看似复杂的句段,传递的信息却是有限的,大量旁逸的语句,主要起论证修饰的作用。学会删繁就简,可突出旨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以下类型的句段应是训练中值得注意的:

    一、阐发性句子。如:

    例1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1993年高考卷)

    该句冒号后的句子是对“特点”的具体阐发,阅读时倘若不能对该复句内容获得清晰的感受,那也不必在初读时作过多的思考,可以快读。如果文后的题目与该部分有关,答题时再进行深入阅读思考。

    例2  ①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 ②应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③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④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1994年高考卷)

    在第一个复句里,②③④分句层层阐发,而在后面的第二个句子,④句的“文艺风气”是最终要阐述的对象,据此,对第一个句子形成这样的紧缩语意: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要根据当时的文艺风气。这个判断能否形成,直接影响对下文的理解。

    从对上述两个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阐发性句子,根据它概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行文趋势进行简缩,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形成清晰简约的感受,提高阅读速度。比这种能力更深一层的能力是化具体为抽象,即需要一定的概括,把一般内容概括为精粹的几个字。

    二、关联词运用复杂的句子。这类句子在现代文阅读中常见,在训练时应结合一定的语法知识,尤其是有关复句的知识,做到并列的综合归纳,承递的分清主次轻重,等等。下列类型的句子,更应特别注意:

    (一)转折型,如:例3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 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1996年高考卷)

    这类句子看似复杂,实际上由两个部分构成,“但是”是标志性的词。前半部分那么多的句子阐述的只是一个意思:贝多芬能设计最好的乐式;后半部分指出贝多芬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激动人心”的感情。从句型特点和行文趋势可以看出,后半部分的内容是整个句子的重点。转折型句子的语意理解应落在转折之后,应做出标记。

    (二)因果型,如:例4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 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分类来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办法。(1997年高考卷)

    在这个句子里,“但”是语意的一次转换,“所以”后的部分是最终结论。一般地说,因果型句子的语意重点在“果”上,阅读时,这类句子可做记号。

    (三)正反型,如:例5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禀”,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1995年高考卷)

    冒后后的内容具体阐述“利禄主义”,一正一反,分号是标志。分号后的部分是说旧式教育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从反面的角度对旧式教育的弊端予以对比衬托。对语意的把握则应从正面的部分即“利禄主义”的特点是追求功名利禄去分析。正反型句子的语意重点在“正”面上,阅读时,宜做标记。

    三、例证型文段,如:例6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徐渭(字文长)创造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1992年高考卷)

    这是一段观点加材料的例证型文段。“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蜂起”,这三个句子是该段的关键句。而苏东坡、王绂、徐渭等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材料,用来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