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三忌

  2009-05-01 13:11:42  
激趣三忌[作者] 陈福翔[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激趣三忌

[作者]  陈福翔

[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三种倾向令人忧虑,应当矫正,是为三忌。

            一忌无的放矢

    手段从属于目的,激发兴趣不能离开听说读写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个根本目的,不能离开教材的内容和一堂课的总体目标。通观一些成功的激趣手段,或巧设导语,引出正题,或创设情境,启人审美,或艺术质疑,诱发思考,或提供佐证,帮助理解,或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无不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然而,也有一些教师为趣而趣,随意性很大。有的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借题发挥,大“放野马”。如有教者教学《出师表》,插入了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一扯就是大半课,既有悖史实,缺乏科学性,又喧宾夺主,离开了教学目标。还有的观摩课、评优课、公开课,追求形式,包装太多,不管是否需要,滥用电教手段,从挂图、模型到录音、投影甚至计算机、多媒体,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声光电磁,转换切割,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观摩课成了“阅兵式”和“时装表演”。我们并不否认,课堂激趣有时确需说一些“题外话”,但一不宜过多,二应为正题铺垫,应紧扣教学目标,尽快切入正题。我们也不否认,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确实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且事半功倍,但形式取决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目的,切不可让教学手段淹没了教学目的。

            二忌肤浅油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讲究科学性,准确把握激趣手段运用的质、量、度。有的教师只求“活跃课堂气氛”,不惜插科打诨,做作表演,把自己等同于相声、小品和评书演员。如一位执教《背影》的教师,在优质课评比中,“特地穿一件长袍马褂到教室,引得学生哄笑不已,后又两手扒住黑板上的边框作上爬状,仿佛文中父亲翻越月台时的艰难情状。并不高明的表演,只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和有趣。”(蔡明《少谈虚,多务实》,《中学语文教学》1998.8)还有一位教师“讲《故乡》,从头到尾表演起杨二嫂的卖弄风情,尖酸刻薄,闰土的呆滞恭敬,至于环境渲染的特色、人物对照的匠心则全给这手舞足蹈冲淡了,冲散了。”(同上)张志公先生去世前曾告诫我们,语文教学要“多探讨一些实的问题”,可像这样哗众取宠的“教学技巧”,有多少实的成分呢?它对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在的阅读能力,又有多大裨益呢?与其说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倒不如说流于肤浅油滑。

            三忌单向灌输

    一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就把它和说故事、逗笑话联系起来,而且像说单口相声,“我说你听”,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教师逗笑时爱听,而接触正题后又不爱听了,故事和笑话所激起的兴趣既不能持久,又停留在直觉和较低层次上。正确的激趣途径,应当借激趣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把激起的兴趣及时迁移到较深层次的情感思维和深入研讨上,教师则“退居二线”,仅起导向作用。学生研讨前,教师以激趣手段唤起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创造欲望;研讨中,教师“相机诱导”(叶圣陶语),随机点拨;研讨告一段落,则及时肯定,让学生既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又激发了继续深入探求的兴趣。这样,兴趣—研讨—成功—兴趣—研讨……,螺旋式上升,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不断的研讨中,不断激发、巩固和发展兴趣,兴趣便会逐步上升为“乐趣”“志趣”,进入一种崭新的高级的学习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单向灌输、包办代替的“激趣”方式,留出空白,让学生当主角,自激自趣,“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朱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一段,由于文字本身就很浅易生动,教师实在无需再苦心孤诣,越庖代厨,逐字逐句,绘声绘色的讲析,大可引导学生就“三拳”的落点、程度、郑屠的感受和文中运用的比喻等问题进行比较,进而深入思考“为何‘三拳’描绘得如此细致?有什么作用?”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其效果要比教师灌输好得多。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