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

  2009-05-01 13:04:13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作者] 赵瑞芳[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

[作者]  赵瑞芳

[内容]

 

    (上海市铁岭中学  赵瑞芳)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为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妨也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

    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

    再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的。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一、文章标题的比较法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它分三大类:①限定文章表现的范围;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如:我在教《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这四篇文章时,就将这一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①四篇文章的题目都揭示了时令(春、冬、夏、秋);②四篇文章的标题都揭示基本的表现手法——绘景抒情为主;③四篇文章的标题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规定;《春》的时间和空间最大,从时间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间上看可写整个大地;《济南的冬天》,从时间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间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海滨仲夏夜》,从时间上看仅限于仲夏的夜晚,而空间上看只限于海滨;《香山红叶》,时间限定为秋天,空间限为北京香山,且主要的表现对象应为“红叶”。

            二、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根据“提示”设计一个对比表格,内容有:“事物特征”、“说明重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上课时只抓住说明的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故宫、大会堂这两建筑群的不同性质,而且只用了一教时的时间,解决了原两教时才能解决的问题。

            三、不同体裁课文比较教学

    同一类型的内容,因体裁不同,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为让学生理解体裁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常将内容相似而体裁各异的课文进行比较。如:在教第三册《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就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册的散文《荔枝蜜》中有关“蜜蜂”一段描写,然后导入新课。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在不同体裁中的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思想内容的比较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教学《短文两篇·陋室铭》一文时,指导学生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陈毅的《梅岭三章》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议论有关刘禹锡提出的“德馨”问题,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国”为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贫乐道。也明确了:不同时代,德的标准是不同的,当今我们提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五、课文与学生习作的比较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为写作服务,将课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小学里就开始了,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还是写不好,常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不具体,欠生动,枯燥得很。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抓住“冬天雪地捕鸟”这一节,与学生的一篇没有具体描写的作文进行比较教学。通过逐句比较,学生们认识到:课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挑选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将捕鸟的过程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焦急等待心理、专心致志的神态、详细准备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了。通过比较,学生受到很大启迪。

            六、文章结构的比较教学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决于文章内容。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是最能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而且是最能引人入胜的。我在教学中,对结构精巧的文章常常爱不释手,总要引导学生到精巧的艺术殿堂里去领略一番。如《驿路梨花》所表现的内容是“学雷锋,做好事”。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将顺叙与倒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领略那完美的艺术结构,明确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的用意是使文章曲折、委婉、悬念环生。

            七、表现手法的比较教学

    表现人物,可从正面来表现,也可以从侧面来表现。这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各有千秋。但作者在选择表现手法上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酌斟再三的。我在教学中,常常抓住一些典型的课文进行比较法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我在教《第二次考试》时,就对陈伊玲有关的侧面描写进行比较分析(请一位同学改用第一人称自述),经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对陈伊玲过去的经历及第二次考试失败的原因用侧面描写,更能突出陈伊玲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谦虚腼腆的性格。

    另外,还有句子和词语的比较教学等,其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比较法教学“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方面,以提高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师在实施比较法教学应特别注意坚持“参与式”教学。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广泛参加之上的,要为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间隙”,让学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