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作者] 黄永光
[内容]
一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继续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诗词内容的考查,是高考的重要项目,以题库资料证实这一点:1983年考背诵、1985年考分类、1986年考排序、1987年考分类和组合对仗、1988年考炼字炼意和分析背诵、1990年考推理诵背、1991年考续句默写、1992年考出处和续默、1994年考分析)。
3.围绕考纲知识要点,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训练。
二 教时安排:
《词二首》选入了《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拟用两种教学方式来处理两首词的教学。前一首用“导读式”(两课时),后一首用“自读式”(一课时)。
“导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沁园春·长沙》教学)
第一步:启发式导读
按诗词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过程为:【读释】—【串解】—【赏析】—【悟旨】,期间,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学幻灯片材料作为辅助条件,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步:检测式导读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训练,然后,集体评改,老师对训练测试进行讲评。实际是利用训练测试作反馈性的检查和深入一步的学习,也是将高考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增强实战能力的实验。
“自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水调歌头·游泳》教学)
先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在“导读式”学到的方法,利用注释,理解阅读材料,给他们一个模拟和实习上课所学的阅读知识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检测,让他们检查自读效果,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最后加以老师的讲评。
三 教学(导读)提要
第一步 启发式导读操作程序设计
第一:导入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
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
第二:交代学习目的(即教学目的)
打幻灯:[本课幻灯片之一](注:“〖 〗”符号内的文字为幻灯内容)
〖(内容同前“教学目的”)
[1] [2] [3] [4] [5] 下一页